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长春市九台区: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吉林> 要闻 > 正文

长春市九台区: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吉林网2022-06-01 10:24

  5月29日一早,位于长春市九台区的马鞍山田园综合体氿遇山居民宿接待处就十分忙碌,咨询订房的电话连续不断。

1.jpg

  吉林省亚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付洪伟表示,2019年企业来到马鞍山村,准备建设一个小型的影视基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马鞍山村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市场反馈都非常好,当地政府给予企业的支持力度也特别大,到现在我们已经陆续投资了近2亿元,已建成的项目包括度假别墅、餐厅、乡村振兴学院、游乐场、雪场等。”

  如今,走在马鞍山村,柏油路蜿蜒整洁,各具风格的村舍错落有致,小南河绕村而流。让人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马鞍山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以开采矿石为产业。

2_副本.jpg

  2016年马鞍山村转变发展思路,确定了依托绿水青山发展文旅产业的大方向。该村依托自有资源,抓住“三块地”改革试点机遇,在九台区的统一规划下,在包保单位长春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扶持下,有针对性地引进环境友好的文旅产业。

  产业兴,则乡村活。

  文旅产业的发展,让村集体和村民受益。长春文化国旅在马鞍山打造了如美乡村民宿项目,采取企业+村集体+村民的合作形式,利用村民的闲置住房开办乡村民宿,村民除了房租和打工,还能享受村集体的分红。

  “房租每年收入2万元,我自己也在民宿打工,收拾卫生啥的,一年还能挣1万多,总体来说收入很满意。”村民刁秀兰乐滋滋地算了一笔收入账。

  吉林省如美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蔡瑜表示,通过在当地开展的文旅活动,每年还在村里带动就业2000余人次。除此之外,村民家里的一些农副产品,如笨鸡、鹅蛋、土豆干等,也都由他们经过精心包装后进行销售,解决了销路的同时为村民增收。

  村里美起来、富起来,吸引来的不仅仅是投资商和游客,还有在外打工的年轻人。

  “马鞍山村从以前的泥土村变成了现在的鲜花村、网红村。现在村里很多村民都从事旅游产业,开民宿、办饭店,每年都有大学生返乡创业,收入也都很可观。”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赵世龙对村子的发展充满希望。

  也是同一天,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的稻田公园里禾苗翠绿,叶片迎风舒展着“身体”。作为长春市周边知名的景点,很多长春人是到了这里才发现,农业生产、田园也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_副本.jpg

  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党总支书记李在德介绍:红光村是朝鲜族聚居村,耕地均为水田。2010年以来,红光村将农户原有宅基地、园田地、原有村路网等经集约整理,成立合作社,实现大规模水稻连片种植。多年来,红光村先后与林江农业、合十农业等公司合作,通过村企合作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水平。同时,依托高标准农田规模发展优势,逐步打造民俗旅游、观光体验,让这里逐渐成为一个现代农村田园旅游新地标。

4_副本.jpg

  马鞍山村和红光村的发展,是九台区将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充分融合的亮点及缩影。

  近年来,九台区高位对标全省乡村振兴规划中的8大行动、106项工程,坚持“规划引领目标清、产业带动农业强、内外兼修农村美、多元创收农民富”的总基调,乡村振兴不断实现新突破。“十三五”期间,九台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吉林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获批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仅2021年,九台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4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6亿元。

  在实际工作中,九台区坚持文旅融合,通过深挖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研学;整合民俗文化,培育了涵盖东北农耕、渔猎文化的关云德民俗博物馆;呈现历史文化,建设了徐鼐霖文化主题公园、边台文化生态公园;发现乡土文化,在八台岭景区打造了以九台农民画为主的中国彩墨画之乡;探索影视文化,联合吉林省电视台在九台区拍摄了农村题材电视剧《鲜花盛开的山村》,在央视8套和1套先后热播,为九台区的乡村旅游在全国打响名气;厚植文明风尚,孵化五美服务乡村行、暖冬行动双帮扶等志愿服务项目120余个,建成农村文化小广场279个,健身广场9个,提升乡村旅游软环境。文化的融入,让九台的乡村旅游更具有内涵性和生命力。

5_副本.jpg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九台区重点打造了氿遇山居和如美乡村特色民宿,推出了山野菜系列、东北菜系列等特色美食,培育了马鞍工坊系列、向宇果仁系列等特色旅游商品,建设了A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3家,开发了“红色教育、关东民俗、乡村民宿、休闲采摘、山水生态”五大系列特色旅游产品,贯穿了一年四季。

  未来五年,九台区还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庙香山为龙头,在南部山区打造生态运动旅游专线。在八台岭、鸡冠山、庙香山、波泥河等区域打造田园综合体,结合智慧休闲打造现代农业、结合文化旅游打造创意农业、结合田园社区打造都市农业,出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全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建设。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昕 图片由九台区委宣传部提供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