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态环境部:吉林松原扶余市对黑土地保护重视不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吉林> 当地新闻 > 正文

生态环境部:吉林松原扶余市对黑土地保护重视不够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10-26 11:4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新网10月26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1年9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吉林发现,松原扶余市对黑土地保护重视不够,贯彻落实《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不到位,建设占用黑土地表土剥离和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等措施不落实,部分黑土地遭到破坏。

  一、基本情况

  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地腹地,全省90%以上的耕地为黑土地。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黑土地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2018年7月,《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扶余市位于东北典型黑土区,有耕地510万亩,其中黑土地430万亩,是全国产粮大县。

  二、主要问题

  (一)建设占用黑土地表土剥离落实不到位

  项目建设占用黑土地前做表土剥离是保护黑土地的一项重要措施。《条例》规定,“建设项目占用黑土地的,应当按照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用于新开垦耕地和劣质耕地改良、高标准农田建设、被污染耕地的治理、土地复垦等”。2013年,吉林省印发《关于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的意见》,提出建设占用耕地进行表土剥离的要求,明确剥离实施方法和基本要求;2015年,吉林省配套印发《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技术规范》;2019年,吉林省有关部门出台《吉林省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督察发现,2018年至2020年,扶余市有6个项目占用黑土地,未实施表土剥离,造成黑土地压覆、破坏,共计8.83公顷。其中,扶余市第一实验学校于2018年开工建设,占用黑土地5.78公顷;松原碧蓝士循环经济扶余有限公司2.5万吨马铃薯制成品项目未经审批,占用黑土地1.51公顷,不但未实施表土剥离,还将修建废水贮存池挖出的耕作层黑土用于路基建设。

  山鹰纸业100万吨制浆及年产100万吨工业包装纸项目占用黑土地157.71公顷,按照表土剥离实施方案应剥离表土49.16万立方米,扶余市有关部门按照完成剥离进行验收,但现场测量实际剥离32.5万立方米,剥离面积和厚度均未达到剥离实施方案要求,对剥离的表土一堆了之,不仅占用黑土地,还存在流失风险。

  (二)化肥减量和农药控制数据不实

  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总量控制是遏制黑土地退化的有效措施。《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支持有机肥料的研发、生产和施用,鼓励土地经营者积造、施用农家肥等有机肥料,降低化肥使用量”“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

  督察发现,扶余市未按要求对化肥使用情况开展定点调查,而是通过农民种植习惯推算使用量,化肥减量数据“齐步走”,调查统计工作不实。如陶赖昭镇化肥使用情况调查统计表显示,虽然种植的土地条件不同,但同一个村的农户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削减比例完全一致。乌金村8个调查户2020年化肥施用量较2019年削减比例均为9.09%,2019年化肥施用量较2018年削减比例均为5.71%;永利村10个调查户2020年化肥施用量较2019年削减比例均为5.17%,2019年化肥施用量较2018年削减比例均为3.33%。督察组随机走访调查表上的农户发现,一些农户为增加产量,加大了化肥施用量,与当地有关部门上报的数据趋势相反。督察还发现,扶余市农药调查统计数据也存在类似情况。

  (三)应付督察弄虚作假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计划,设置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点,完善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对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实施集中无害化处理”。

  督察发现,扶余市有关部门向辖区内各乡镇统一布置黑土地督察常规知识和注意事项,并分发2018年至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农膜回收率等理论参考数据,授意各乡镇统一口径,要求在督察组要材料时不要一次性都拿出,咬定有关数据来自实地调查。督察组走访农户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屡次“抢答”,提示农户注意说法,应付督察弄虚作假。

  三、原因分析

  扶余市对黑土地保护不力,工作措施落实打折扣,松原市有关部门监管明显不到位。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张楷欣)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展首尔开幕

  • 杭温铁路首列长轨安全进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