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因残致贫”到“带头脱贫”——吉林靖宇有这样一位“脱贫英雄”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吉林> 当地新闻 > 正文

从“因残致贫”到“带头脱贫”——吉林靖宇有这样一位“脱贫英雄”

来源:新华社2020-10-12 13: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长春10月12日电(记者段续、赵丹丹)长白山脚下的乡间,阵阵秋风吹来,已有些许寒意。走进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大北山村,灵芝种植大棚整齐排列,鼓风机嗡嗡作响,农户们忙着收集灵芝孢子粉,阴干、粉碎、打包……小小的灵芝,是他们致富的希望。

  在大北山村,提起灵芝产业,所有村民都会对高秀虎竖起大拇指。这位腿有残疾的农民,凭着一手灵芝种植好技术,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村民们都说,高秀虎是他们的“脱贫英雄”。

  “我不是英雄,就是个农民。”高秀虎很腼腆。

  “脱贫英雄”高秀虎,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低谷。十多年前的两次车祸,让高秀虎的左腿基本丧失功能。治疗、手术、卧床……高秀虎没了生活来源,欠下21万元债务,成了贫困户。

  最难的时候,村委会找到他,要给他家办低保。可是却有人说闲话:“他家原来倒腾特产,肯定有积蓄,凭啥办低保。”高秀虎拒绝了村里的好意。“人穷志不穷,腿瘸生活不能‘瘸’。”高秀虎说。开小卖店、养殖蛋鸡、种粮食……一家人倔强地张罗着生计。

  大北山村气候寒凉,粮食收成差。一个偶然机会,高秀虎接触到了灵芝种植。“咱这里适合灵芝生长,种灵芝是致富好路子。”

  在白山市、靖宇县残联和科协的资金支持下,2012年高秀虎租下村里一块地,开始种灵芝。

  这期间,靖宇县开展脱贫攻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特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借着这股东风,高秀虎的灵芝当年就挣了2万多元,坚定了他的信心。他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几年时间,家里扎扎实实脱了贫。

  “大路货”不值钱,市场更加认可绿色有机灵芝。高秀虎经过实验,用枯树叶铺地,模拟野生灵芝生长环境,提高了孢子粉产量,每个大棚能多产出6000多元利润。

  渐渐地,高秀虎的灵芝产业越做越大,2013年他成立合作社,带着村民们一起干。安置村民就业、建起残疾人扶贫基地、注册成立公司……2020年,合作社灵芝销售额将近400万元。“我还掌握了云母、木耳等种植技术,全部无偿教学。”他说。

  47岁的村民陈军福早年间因车祸致残,高秀虎免费提供菌种,带领他种灵芝。几年过去,陈军福过上了小康生活,农忙时节,还雇佣20多名村民干活。

  在大北山村,像陈军福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村民韩文章的女儿有智力障碍,高秀虎带领他种云母,大大缓解了他家的生活压力;35岁的村民张鑫从城里回来,跟着高秀虎学习木耳种植,成了远近闻名的木耳种植能手……

  高秀虎还把脱贫致富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田野。他在全省开展培训,讲授长白山特产种植技术,已经培训了1000多人次。“我把这叫作‘种子计划’,借此和大家一起脱贫奔小康。”他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责编:王丽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时隔10个月,再看国家版本馆

  • 江苏南京:高考营养餐暖心助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