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三天湖南有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这些地区有雨夹雪或冻雨!行车时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 正文

这三天湖南有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这些地区有雨夹雪或冻雨!行车时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来源:永州警事2020-11-25 08:3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前几天

  湖南遭遇“断崖式”降温

  “一秒入冬”可真不是开玩笑

这三天湖南有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这些地区有雨夹雪或冻雨!行车时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气温骤降

  很多网友也开始关心

  近期湖南的气温还会持续降低吗?

  什么时候会下雪?

这三天湖南有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这些地区有雨夹雪或冻雨!行车时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别着急

  我们一起听听

  湖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的解答

  近期湖南气温剧降的原因是什么?

  湖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静静:近期的气温剧降主要是受到持续的强冷空气补充南下影响。比如18日,除了湘北个别站点,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都达到了30℃以上;但在冷空气影响下,19日开始,湘中以北开启降温模式,气温大幅下降。因为冷空气南下速度很慢,所以南部一带降温较慢,直到22日,湘东南的气温才出现断崖式下降,最高气温由前一天的27℃下滑至11℃。

  最近湖南会下雪吗?

  湖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静静:从22日开始,随着一股新的冷空气影响湖南,在湘西北,比如张家界天门山已经出现了冻雨和雨凇,但是在其他地方还没有出现固态降水。在24~27日,省内气温将有小幅回升,但湘中以北仍以阴雨天气为主。28日,又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我省。预计28日,雨夹雪或冻雨的范围会稍微扩大一些,比如在湘北,张家界、常德北部这些地区,但是雨夹雪和冻雨主要还是集中在海拔较高的山区。

  这些天

  省内具体天气情况

  是怎样呢?

  23日晚至24日受地面冷空气和高空槽共同影响,湘北局地中雨,湘西北高寒山区局地有雨夹雪或冻雨。

  25日随着西南暖湿气流加强,湘北中雨,局地大雨。

  26日受高空波动和冷空气持续补充南下影响,湘中以北以阴雨天气为主。

  具体预报如下:

  11月23日20时至24日20时

  阴天有小雨,其中湘西州北部、张家界北部、常德、益阳、岳阳局地中雨,湘西北高寒山区局地有雨夹雪或冻雨;北风4~5级;最高气温湘东南12~14℃,湘北5~7℃,其他地区7~9℃;最低气温湘东南6~8℃,其他地区3~5℃。

这三天湖南有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这些地区有雨夹雪或冻雨!行车时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近日湖南阴雨维持、气温持续偏低,公众需防范清晨高寒山区道路和桥面道路结冰,阴雨天气可能造成的低能见度、道路湿滑对交通运输与出行安全的不利影响,以及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湖南公安提醒大家

  如遇雨雾冰雪等恶劣天气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计划

  确有出行计划的

  请牢记下面这些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01

  牢记行车“三宝”

  雨雾、雨雪天行车请牢记安全“三宝”:降速、控距、亮尾!

  降速:就是在遇到恶劣天气时,严格控制好行车速度,给自己留出处置的时间。降速是安全的前提。天气状况随时决定你的车速,当慢则慢。雨雪天气,会导致路面附着系数下降,过快的车速会让你失去应对紧急情形的时间和空间。

这三天湖南有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这些地区有雨夹雪或冻雨!行车时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控距:就是控制好与其他车辆之间的距离,留出足够的处置空间,控距是安全的根本。无论什么天气状况,都要确保自己能够在目视可及的路面上能够平稳地停车。

这三天湖南有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这些地区有雨夹雪或冻雨!行车时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亮尾:对于小车来说,就是合理使用灯光。而大型车辆,还要确保车后粘贴的反光标识清晰可见。被看到,才安全,亮尾是安全的保障。车灯不仅是为了照明,更重要的作用是明示你车辆的位置。只有其他车辆知道你的存在才能与你保持安全的距离!

这三天湖南有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这些地区有雨夹雪或冻雨!行车时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02

  谨防行车时打滑

这三天湖南有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这些地区有雨夹雪或冻雨!行车时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 油门得缓踩。需要加速时,油门应缓踩,以防驱动轮打滑。

  ◆ 适当降低车速。低温雨雾、雨雪天行经山区高速公路时请及时降低车速,警惕路面霜、冰造成打滑。如果能见度不佳,应遵循相关规定,严格按照限速要求行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81条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 能见度小于2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6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

  2. 能见度小于1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4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

  3. 能见度小于5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并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

  ◆ 切勿急打方向。行车时,双手握住方向盘,尽量保持直行,不随意变道。转弯时方向盘要尽量缓慢一点。不要在弯道中急踩刹车,否则惯性易使车辆失控。

  ◆ 刹车用“点刹”。刹车时切勿猛踩刹车板,要用“点刹”轻踩的方法。

  最后提醒大家:驾驶人出行前,一定要密切关注路况及天气信息,尽量避开雨雪天气或受恶劣天气影响的路段。低温、冰冻等恶劣天气下,桥梁、高架、涵洞、隧道容易结冰,易引发追尾等交通事故,尽量避开清晨和夜间两个时段在这些路段行车。

  气温低迷 注意保暖

  安全行车 平安回家

  来源:湖南高速警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展首尔开幕

  • 杭温铁路首列长轨安全进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