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相关设备1200余台套
年服务学生10余万人时数
不少哈工大学子
在这个微型工业场景下
跳出理论课本,投身实践战场
感受产学融合,拿下全国大奖
……
今年,哈工大电子类实习实践基地再升级
里面都有啥?应该怎么用?
与我们一起来“探馆”!

哈工大电子类实习实践基地包括电子与信息技术实习实践基地、无人机设计和制造实习实践基地、新能源汽车实习实践基地、智慧城市实习实践基地、未来海空天自主无人系统实习实践基地5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习实践平台,支撑校内电气类、仪器类、能源动力类、电子信息类、航空航天类、计算机类等多个专业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等课程教学以及学生创新、竞赛等。基地目前有相关设备1200余台套,服务全校实习实训、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实验课、创新研修课等课程122门及39个大学生创新竞赛,年服务学生10余万人时数。今年这一基地再次提档升级,设备更新、场地优化……一起听听师生的使用感受——
走进电子类实习实践基地,五个空间打通、连为一体的实习实践模块十分宽敞,一座教学低速风洞一下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学生就在这里对自己组装的无人机的机翼进行测试。
“过去学生去企业实习,受限于保密、安全和距离,大多只能远远地看生产线运行、听企业老师讲流程,动手操作机会少。在实习实践的课程中,我们的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自主完成从设计到制造,再到测试和优化的全链条实习过程。”无人机设计和制造实习实践基地负责人、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王祥锋介绍。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依托电子类实习实践基地开发生产实习课程,带领学生在10天的学习中组装出自己的无人机。
“过去,新生常常问我们,学习能源专业以后能干什么?如今,我们会在新生入学教育时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来这里参观,从实物展示到设计制造流程讲解,再到亲身体验,他们就会豁然开朗——能源是支撑‘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很多领域都和能源息息相关!”王祥锋说。
实践基地中,还有不少像教学低速风洞一样的大型设备,支撑教师采用新型授课模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新能源汽车实习实践基地中,一辆纯电动汽车被拆解开来,电池系统、发动机系统、空调系统等五个训练台,让整个汽车的原理在操作中清晰可见。“以往在工厂中,学生只能看到流水线上一台台装配好的汽车,现在在实习实践基地,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试验台中亲眼看到汽车动起来时每一个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能够测试不同温度下的电池特性。”新能源汽车实习实践基地负责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张刚介绍。
图片在新能源实习实践基地,跟随老师学习发动机原理。
这些用于教学的“大块头”中,很多“大有来头”。未来海空天自主无人系统实习实践基地中,来自航天院所的小型多功能雷达,让同学们不仅能够近距离了解雷达软硬件的组成,还能像研究所里的工程师一样实践操作,并通过代码设计甚至重新设计测试软硬件来提升产品性能。智慧城市实习实践基地与汉威科技、东方报警等多家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真场景、真问题、真项目”沉浸式创新体验。实验桌上摆放着数字压力表及校准装置,学生完成数字压力信号采集、处理、传输、显示、标定、补偿等实践内容,这一设备来自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年企业的工程师都会来到这里为同学们授课。从前是我们同学们走出去到企业实习,现在也可以将企业引进来进行实习教学。”智慧城市实习实践基地负责人、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胡瑞强说。
图片智慧城市实习实践基地中,学生在使用设备采集、处理数据。
“这是我们生产实习的一个项目——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未来技术学院永坦班2022级本科生马凯欢不久前刚刚结束了物联网相关课程,在未来海空天自主无人系统实习实践基地的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台前与同学进行复盘,“这里配备的丰富的设备与资源能够让我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内容,未来希望将生产实习中学习到的内容与专业结合,在物联网赛道进一步探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胡慧敏正在这里与本科生一起学习实习生产课程,跨专业考研的她需要尽快补齐实践方面短板。“我们目前在探索打造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使用的实习实训空间,相信这样对学科交叉、实践能力提升都有益处。”未来海空天自主无人系统实习实践基地教师张云教授说。
图片未来海空天自主无人系统实习实践基地中,学生使用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台。
宽敞的场地、丰富的资源也吸引了不少同学在这里准备竞赛。
今年夏天,航天学院2022级本科生郑昕屿一直在新能源汽车实习实践基地中准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不久前,他拿下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我联系到张刚老师,他非常欢迎我们跨学科的学生来到这里准备竞赛,这里丰富的实验设备和宽敞的空间让我备赛过程非常顺利。”郑昕屿说。
图片智联创研社在电子类实习实践基地备赛
图片为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打造的备赛空间
图片 3D打印等设备
基地自成立以来,支撑教师采用新型授课模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验证工作,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实验教学案例竞赛国家一等奖6项。支撑3位教师获评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基地支撑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基地开设/支撑的7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基地训练、支持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竞赛共获国家级奖励387项。基地服务社会,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兄弟院校调研、国际学生交流以及师资培训等,年接待4000余人次。
不断优化实习实践
课程体系和硬件设施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服务人才培养目标
哈工大持续探索杰出人才自主培养新范式
期待更多学子在这里通过实践
探索科技魅力,实现创新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