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风雪长歌映山河——东北抗联精神在龙江文艺作品中的时代表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风雪长歌映山河——东北抗联精神在龙江文艺作品中的时代表达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5-08-12 16:17

  白山黑水间,山河破碎时,十四载烈烈烽火淬炼而成的东北抗联精神,仿佛永不熄灭的炬火,在民族记忆深处灼灼燃烧,激励着后世砥砺前行。近年来,黑龙江勇担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时代使命,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艺术表达方式,打造了一系列彰显时代意蕴的精品力作,让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磅礴伟力,为民族复兴与龙江振兴注入不竭精神动能。

  深耕红色沃土,以“富矿精开”锻造时代史诗

  黑龙江立足深厚红色资源与经典文学“双矿藏”,匠心打造扛鼎之作,推动东北抗联精神薪火相传。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牵头打造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14年东北抗联斗争的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以正剧的宏大叙事与历史厚重感,以冰封的枪膛、灼烫的誓言、永不弯曲的脊梁,让人们领悟到,所谓信仰,便是把血肉筑成照亮长夜的火种。作为抗联主战场,黑龙江这片土地承载着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烈用鲜血书写的英雄史诗,只有不断精耕细作、精心掘进、双向激活,打开更广阔的叙事空间、展现更强劲的表现力度,才能打造铭记抗日战争艰辛历程的视听作品。

  把真实还给历史,把历史刻进血脉。大型纪录片《永不褪色的记忆》以23位抗联老战士的口述,串联起14年风雪战斗、建设密营与国际协作的历史。亲历者的讲述带领观众穿过历史烟云,以作品体现出的炽热光芒与坚韧温度,指引着奋进的灵魂。“当声音在时间中剥蚀成碑文,那些被讲述的魂灵,便成了照彻长夜的篝火。”随着片中11位老战士相继离世,当百岁老兵的指尖划过尘封的旧地图,那些被风雪掩埋的冲锋号、那些硝烟之中的誓言,骤然在镜头前“复活”。这些影像成为不可复制的“绝版史料”和黑土地抗战记忆的“活档案”,在老兵沧桑的声线中凝成不灭的星辰,证明真正的记忆永不褪色。

  让经典说话,不断创新艺术表达方式。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中,当芭蕾足尖碾过焦黑的冻土,足尖滴落的血与旋转的裙摆,让舞者以天鹅之姿直面“战争绞肉机”,用坠落时的惊鸿一舞宣告,肉体可被硝烟撕裂,但文明的姿态永不跪伏。影片开中俄团队合作先河,将跨国爱情、家国大义与人性反思熔于一炉,赋予历史叙事国际视野与情感深度。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创新将谍战悬疑融入抗联叙事,“明暗双线”张力十足,为《悬崖》等后续佳作提供了借鉴。以多种形式呈现的《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等则依托经典文学,将地域符号(雪原、密营)与革命传奇结合。

  顺应时代变革,以“多元融合”激活创新动能

  面对传播语境的变化与受众迭代,黑龙江以“多元融合”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拒绝主题悬浮于概念高空、人物固化于符号躯壳,而是以受众本位重构叙事基因,在当今时代唤醒精神共振。

  “视角下沉,让宏大叙事获得微观生命力。”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献礼剧《归队》以抗联教导旅为史实基座,将镜头转向战士背包里的家书与冻裂的脚趾。当普通士兵从怯懦农夫蜕变为铁血英雄,“个体成长史诗”便成了历史洪流最可信的注脚。

  当技术赋能从工具理性跃升为价值重构的引擎,微纪录片《七三一·恶魔的饱食》的竖屏革命便显露出破壁的深层逻辑,它用可视化的“数学之眼”将跨国受害者的分布展现在一张图谱中,以跨国诉讼的“法治叙事”赋予历史真相法庭剧式的道德压强,实则是借短视频的高频脉冲完成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精准狙击。这种基于科学伦理的国际化表达,不仅冲破了地域认知的茧房,更在算法流量池中植入了真相的“记忆疫苗”。而渠道联动的“台网共振”也不是简单的媒介加法,其本质是传播生态位的基因重组。当主流平台精准触发公众议题,传统媒体便与数字时代的传播方式完成对接,使正能量在长尾效应中裂变为大流量。

  培育创作生态,以“多重赋能”筑基长远发展

  当红色题材创作从“输血式生产”转向“生态化生长”,黑龙江以制度性培土育成精神基因的当代表达——这并非零散的创新实验,而是以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为根系、以政策杠杆为枝干、以全民参与为叶脉的生态系统重构。黑龙江省委推动的史料考古工程,使东北烈士纪念馆群成为淬炼真相的发源地,而抗联数据库与军史丛书则如双螺旋结构般缠绕起学术的严谨性与艺术的想象力,确保《抗联英雄传》评书里杨靖宇的独白,字字皆有史实档案的温度。更关键的是政策引擎的精准推动,黑龙江年均30%的精品资金倾斜如同定向滴灌,选题孵化器与审批绿色通道构成创作加速器的正负极,使诸如《悬崖之上》等影视作品的热度能转化为文旅打卡的“精神导线”。当“专家会诊”机制以专业的水准剔去历史表述的谬误偏差,当“重走抗联路”的群众用脚掌摩挲出记忆的地理印记,东北抗联精神已超越文化题材范畴,升华为龙江文明基因的新时代表达。

  黑龙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将深植于黑土地的东北抗联精神,转化为一部部震撼人心的文艺精品,构筑起新时代的精神灯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黑龙江将持续深挖红色富矿,激扬文艺力量,让东北抗联精神在创新表达中生生不息,为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谱写龙江全面振兴的壮丽篇章,提供更为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动力。让英雄的史诗永远传唱,让信仰的火炬代代相传。

  (作者:韩文友)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服贸会媒体吹风会及场馆探营活动在京举行

  • 甘肃榆中:积极开展灾后恢复工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