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黑龙江:在“研修”中探寻思政育人新路径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黑龙江:在“研修”中探寻思政育人新路径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2025-07-29 13:12

  作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阵地,龙江高校如何紧密结合时代要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资源,更好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如何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优势?如何以红色资源激活思政“大课堂”,盘活思政“大平台”,带活思政“大师资”?近日,全省的64名高校的思政教师代表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以脚步丈量万顷稻浪,以奋进心跳同频大国粮仓。

  稻浪溯光:探寻精神火种

  初夏的七星农场,秧苗新绿,平畴如绸。全省思政教师循着总书记的足迹,俯身黑土、仰望星空,在翠色里体悟“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嘱托,在无人农机掠过的水雾中读懂“农业振兴要插上科技翅膀”的深意。

  “粮食安全关系到生命安全与生存安全,是最基础、最重要、最根本的安全。去年,北大荒集团实现粮食生产‘二十一连丰’,中国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其中近三成来自北大荒。”走进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实践研修基地教师苏晓彤向参训学员们讲述着北大荒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的精神伟力。

  北大荒人战天斗地捍卫国家粮食安全的经验智慧和红色情怀,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贡献了探索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精神坐标——北大荒精神!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思政教师李云霞慨叹。

  在徐一戎寒地稻作文化基地,一张黑白老照片牢牢吸引了实践研修基地教师刘晗的目光。照片里,徐一戎与学生亲切合影。现实中,他把论文写进万顷良田,也把北大荒精神刻进每一粒稻谷。

  “在这里,北大荒精神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概念,而是智慧农机的精准耕作,是已经斑驳的科研手稿,是‘七个首次’的突破创造……”牡丹江师范学院思政教师王雅馨计划把这份震撼带回课堂,用徐一戎的笔记本讲奉献,用无人农机的轨迹谈创新,用无垠稻浪说担当,让北大荒精神成为贯通思政课的鲜活主线,在青年心中播洒爱国爱土爱乡的种子,让北大荒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生生不息。

  万象耕新:科技密钥破土

  在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让人应接不暇。一株承载着龙粤两地人民深厚情缘的荔枝树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南国骄阳与北疆黑土的情谊,此刻正被这抹鲜甜一并写进枝叶。

  “眼前的这棵荔枝树,去年六月还在羊城广州,如今却扎根北纬47°的黑土地。在它旁边,还有莲雾、芒果,番石榴等热带果木,同样在此安家。”实践研修基地教师韩国锋介绍。

  智能双氧催芽、叶龄智能诊断、智能灌溉、无人驾驶作业……从秧田到粮仓,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把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嵌进每一道农时工序。镜头俯冲万亩良田——无人驾驶拖拉机依托卫星定位系统,直线行驶误差稳定在厘米级,叶龄摄像头秒回数据,水肥一体化阀门自动开合……“过去靠经验,现在看数据。”实践研修基地教师李晨媛带着参训学员们走进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基地,指尖轻触屏幕,墒情、虫情、苗情一图尽览。

  “龙江精神不是陈列在展柜里的故事,而是写在黑土地上的接力棒。”大庆职业学院思政教师董晴雯说,要把这根接力棒交到大学生手里,让他们在红色故事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田垄间丈量自己肩上的使命和担当,把先辈的脚印踩成自己的起点。

  “回到讲台,我要把建三江的稻浪、智慧农机的赋能一起搬进思政课堂。”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师李雪打算将以北大荒精神为桥梁,把红色基因和校史故事同频注入,让思政课程既接天线又接地气,为时代新人播下信仰的种子。

  培根铸魂:讲好大思政课

  “做新时代的拓荒者与追梦人,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的定力,永葆 ‘艰苦创业’的本色,丰富‘勇于开拓’的内涵,当好‘甘于奉献’的表率。”实践研修基地主任陈彦彦勉励广大青年思政教师,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本质是讲道理。要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关键在于说真理、讲事实、动真情。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思政教师孙泓博深受启发:“我要把这份沉甸甸的龙江记忆与精神力量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讲述,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学子心中代代相传。”

  “大思政课”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也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关键内容。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景云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金名片’;不是‘选择题’,而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答题’。” 这一观点得到了齐齐哈尔理工职业学院思政教师裴宏宇的认同,他表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高校积极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此次研修为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

  记者 蒋平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蓟州:防汛抗洪工作有序进行

  •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研究团队历时5年,通过对近4.7万份田间数据的深度挖掘,构建了涵盖2191份全球小麦种质的“综合抗源”核心资源库。以此为基础,团队首次绘制出覆盖431个遗传位点的小麦基因组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清晰展现出抗性基因在全球麦区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5-07-29 04:40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