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辉历程 华彩乐章——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国史课走进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光辉历程 华彩乐章——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国史课走进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来源:哈尔滨音乐学院2024-12-05 20:30

  12月4日晚19:30,哈尔滨音乐学院“光辉历程华彩乐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音乐国史课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报告厅恢宏呈现。这是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党课”的形式第一次走进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由哈尔滨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石元波、管弦系党总支书记杨玲、管弦系副主任杨光、宣传统战部青年干部张诗悦、管弦系辅导员田怡文主讲,管弦系青年教师林劲松执棒哈尔滨音乐学院中俄交响乐团演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篇章讲述新中国史,通过理论宣讲和音乐艺术呈现相融合、理论阐释同情景塑造相结合的方式,再现党的奋斗历程,赞颂党的辉煌业绩。

  哈尔滨音乐学院纪委书记、党委委员付尧,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丁健及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培训班学员、在读研究生300余人共同聆听此次音乐党课。

  党课在《红旗颂》激动人心的旋律中拉开帷幕。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音乐记录历史,音乐谱写初心。建立新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中,取得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社会主义好》《东方红》带领在场师生回顾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感悟激情燃烧的岁月。

  每一首红色音乐都蕴含着崇高又饱满的精神力量。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决策。《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用宽广、优美的旋律生动刻画了经济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红色音乐是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交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不忘初心》的优美旋律饱含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深情祝福,《我爱你,中国》更表达了中华儿女满腔炽烈的爱国情怀。

  党课在全场学员、师生合唱的《歌唱祖国》中落下帷幕。现场学员、师生在聆听红色旋律,穿越辉煌历史,感悟信仰力量的过程中,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树立起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强大信念。

  黑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张竑:“这堂特殊的音乐党课,用一曲曲经典旋律带我们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每段旋律都具有特殊的时代印记,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伟大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追忆之中,也带到新时代的伟大社会革命浪潮之中。演讲人和艺术家们情绪饱满、技艺精湛,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意味深长的音乐盛宴。”

  第16期省管干部任职培训班学员尤鑫:“省委党校在多角度加强学员党性修养方面积极有效创新,让学员们通过美妙的主题音乐国史课,听党的故事守初心、赏红色旋律增信心、同歌唱祖国强决心,进一步牢固树立更加强烈的表率意识、更加昂扬的奋斗精神、更加坚定的必胜信念。”

  哈尔滨音乐学院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类艺术高校,在党的文艺方针和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始终肩负重任,不断探索如何发挥文艺力量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文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本次音乐党课走进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是音乐艺术与党的创新理论相结合的进一步探索。未来,哈尔滨音乐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探索用音乐讲历史、讲思想、讲精神,用音符谱写初心、彰显使命,努力将“光辉历程华彩乐章”音乐党课项目打造成龙江著名、全国知名品牌。

  来源、编审:宣传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复旦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

  • 江苏盱眙:种粮大户喜获丰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报告发现一个原以为“不可能存在”的神秘结构。
2025-05-26 09:18
阿尼玛卿雪山保存着50余条冰川,年均径流量占黄河上游总流量35%,其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2025-05-26 09:16
如今,在各地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凌空起舞、无人拖拉机破土前行、水肥一体精准施肥、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智能机器人全天候巡检……科技感十足的农耕图景随处可见。
2025-05-26 09:15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