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啊,上江沿儿啊~”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走啊,上江沿儿啊~”

来源:哈尔滨日报2024-07-22 20:41

  江水泱泱、夏风习习、碧波荡漾,空气中弥漫着草木与江水混合出的夏日味道。这样的松花江,美得如同一幅油画。

  入夏以来,大家发现“江沿儿”悄悄变了样:栏杆垃圾箱刷了新漆、台阶擦得嘎嘎干净,树木修剪得更有型,趸船被清理走了……江面更宽阔,沿岸环境全面提升了。这样的“江沿儿”又让“尔滨”在夏季登上热榜,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二刷、三刷。也让咱“尔滨”自己人忍不住吆喝一句“走啊,去江沿儿啊”。

“走啊,上江沿儿啊~”

  靠着朴实的细节,顶流长红的“尔滨”魅力浑然天成。我是“尔滨”土著 第一次觉得这江面儿真敞亮周日上午的“江沿儿”格外热闹,斯大林公园里多个艺术团正在进行精彩演出,树荫下的长椅祖孙三代人正在拍照,松花江台阶上坐满了纳凉休闲的人…… “看看这大江多壮观!”72岁的王兴邦最近一直保持着日更朋友圈,发的作品都是松花江各个时间段的美丽,外地的知青战友点赞一片。作为“老道外人”,平日逛市场去江边溜达是他每天必须打卡项目,“忽然有一天发现江面这么敞亮了,江面上的趸船不见了,遮挡江景的建筑被拆除了。”王兴邦说,上周十几位上海北京的老知青看了他的朋友圈后,已经订下来要来尔滨看看。

  刘维国自从退休后特意从平房搬到了道里区经纬街,不为别的,就图离江边儿近。“我们老哈尔滨人都对松花江有特殊的情结,年轻那会儿,从平房来斯大林公园要坐两个小时公交车,来江边儿是家里的一件大事”,刘维国说现在早晚两趟江边儿散步,这环境真是一天一个样,越来越好了,连垃圾箱都是新刷的漆。政府下大力气打造这么好的环境 咱也得自觉维护好一曲优美的《太阳岛上》响起,更为夏日里的松花江平添了几份韵味,路过的外地游客立刻围过来,拿起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孟庆祥和他的乐队在九站公园里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因为演奏优美,更因为那份自律。

“走啊,上江沿儿啊~”

  “只要不下雨下大雪,我们天天都在这演奏,这江边儿的一点一点变化,都在我们眼睛里。”孟庆祥说,从入夏以来,提升改造就没停过,政府下这么大力气给大家打造这么好的环境,咱也得自觉维护好。“音乐音量适当是天籁,过于聒噪就是噪音。咱不能因为自己爱好,给别人添堵,更不能给咱哈尔滨抹黑”孟庆祥指着大音响告诉记者,音量是经过测试多次,拧到“三分之一”之处是最好的。大家现在听劝了 一个眼神过去就秒懂九站公园里巡逻车穿梭其中,遇到不文明行为,马上就会进行劝阻管理,在江堤台阶上还设有手持大网兜的打捞江面垃圾的工作人员。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手捧江水”的凉爽惬意,还撤掉了以往的安全绳,设有安保人员进行提醒维护秩序。

  “现在大家主打就是听劝,有时候都没等我们张嘴呢,一个眼神过去就秒懂。”道里区九站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民的素质逐渐也在提升,大家觉得这么好的环境再不爱惜都不好意思。

  捞江人闫大姐挥着长长的大网兜,左移右移,费了好一会劲,兜住的是两棵芦苇杆儿。她上岗两个月最大的感受就是“信任是相互的”,天天一波接一波的市民在台阶上嬉水,可往江里扔垃圾的真少。不少人都是玩够了,自己就把垃圾随手带走了。

  市民张宇夫妇带着5岁的女儿正在开心地玩水,两口子还特意给孩子系上了安全绳,“夏季在江边玩玩水,感受凉爽惬意,那是咱哈尔滨人独有的消暑方式。现在设了专人给大家引导维持秩序,清理垃圾,都是为了不扫大家兴,可反过来,咱们也得出分力,自己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别给政府添乱。” 用细节的爱去滋养的城市会开出更美的花 “尔滨”冬日里铺防滑地毯、夏日里洗刷台阶,用自己平实又饱含温度的细节,又收获了一大波流量。“哈尔滨江边刷上台阶了,刷台阶比我家擦地板都细”作品浏览量突破140万,登上抖音同城热榜TOP5。

  放暑假从广州回到家乡的大学生小马告诉记者,冰雪季里家乡就破圈冲进顶流,南方同学都围着他要旅游攻略;这个夏季家乡哈尔滨又默默地干了这么多实在事,真是用心。

  “四季分明的冰城夏都,到底还有多少惊喜?”长沙游客莫女士自从今年年初看过银装素裹的哈尔滨后,就一直念念不忘,孩子刚一放暑假,就订了机票,立刻“二刷”哈尔滨。气温变了、景色变了,可这座城市的热情依旧,相信用细节的爱去滋养的城市一定会开出更美的花。

  图片记者:李玥/文 毕博 “手机记者”张林平 陶滨/摄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

  • 我国成功发射天平三号卫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10-22 11:06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2024-10-21 09:55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2024-10-21 09:54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2024-10-21 09:52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
2024-10-21 09:49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林草科研工作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潜心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走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林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2024-10-21 09:47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7.02%,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2024-10-18 09:12
王方定利用各种机会,不厌其烦地为年轻人作报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只要是与年轻人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会以及座谈会,王方定都一定参加。
2024-10-18 09:12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142个路口,早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与平峰时不同。算法赋予信号灯“大脑”,让以往的“车看灯”变成“灯看车”。经测算,每个路口的通行效率可以提高13秒。
2024-10-18 05:25
为了更准确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存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针对亚硝酸盐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在实时同步可视化检测亚硝酸盐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10-18 05:25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人工智能”是这份名单背后的关键词。
2024-10-18 02:35
据了解,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中国将统筹利用首次载人登月前的飞行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的任务机会,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
2024-10-17 07:15
“祥云”AS700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个按照适航规章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艇。
2024-10-17 07:14
王贻芳说,江门中微子实验已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研究机构的750位科研人员参与,采取经费投入分担、技术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动全球中微子研究共同进步。
2024-10-17 07:14
中国科普研究所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对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有困惑。因此,开展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科普工作,有利于领导干部、企业家增强对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的认知,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更好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0-17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