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哈工大主办的这场盛会,聚焦月球2050!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哈工大主办的这场盛会,聚焦月球2050!

来源:哈工大全媒体2024-07-21 19:15

  7月19日至21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月球村协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月球日活动在哈尔滨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400余名嘉宾、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及学生代表聚焦“月球 2050:人类地外家园新愿景”主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共话人类可持续探索和利用月球。 ”

  据悉,联合国大会将每年7月20日定为国际月球日。国际月球日活动是由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于2021年发起、为纪念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表面而创建的庆祝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前两届的主场活动分别在美国和韩国举办,4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本次主场活动是首次在中国举行。

  大会主席、国际月球村协会主席朱塞佩·雷巴尔迪(Giuseppe Reibaldi),大会主席、哈工大校长韩杰才院士,大会联合主席、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于淼在主场活动上致辞。来自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美国国务院空间事务办公室、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埃及航天局的嘉宾和代表分别视频致辞。

  与会嘉宾分别为月球基地2050国际创新大赛获奖团队及PDC国际教育联盟小学生创新项目代表颁奖。

  月球基地2050国际创新大赛由哈工大联合国际月球村协会、中国宇航学会发起并主办,旨在拓展年轻人对未来驻人月球基地的认知、激发创新思维。大赛聚焦“月球建筑”“月球能源”“月球交通运输”“月面机器人”“宇航员生命与健康”5个主题,吸引了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9支队伍报名参赛,最终来自20个国家的55支队伍获奖。参赛的哈工大青年团队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另获提名奖5项。

哈工大主办的这场盛会,聚焦月球2050!

  大会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梅洪元教授,航天员、国际月球村协会理事、空间探索者协会主席杜米特鲁·多林·普鲁纳留(Dumitru Dorin Prunariu),哈工大姜生元教授和国际月球村协会理事纳赛尔·阿尔萨哈夫(Nasr Alsahhaf)教授作了4场精彩学术报告。

  活动最后,由哈工大牵头成立,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29所高校共同发起的2050月球基地高校创新联盟筹备启动。该联盟聚焦未来人类月球基地开发前沿学术方向,促进高校在月球探索中的深度合作,强化月球基地相关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月球探测与开发的可持续性。

  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一然,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秘书长孙丽琳等出席活动。专家委员会主席、哈工大副校长帅永主持相关活动。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功凌教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维也纳工业大学桑德拉教授,伦敦国王学院高扬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叶夫根尼·尼古拉耶夫(Evgeny Nikolaev),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工大段广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曹喜滨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和代表还参加了共建“月球村”科普活动、月球建筑学术研讨会和空间智能学术研讨会两场分论坛以及圆桌会议等活动,参观了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展、哈工大与中国探月二十年展览和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商艳凯)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中国|美丽的河套灌区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不断加速突破并重塑着农业新格局。
2025-05-29 08:51
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2025-05-29 08:50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但又和正常生物过程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2025-05-29 08:48
围绕计量测试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集中重点单位、强化协同创新,大力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
2025-05-29 08:47
研究发现,温室内的湿度变化首先为病原菌孢子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025-05-29 08:21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