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4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龙江行 | 走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2024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龙江行 | 走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来源:东北网2024-06-24 13:49

  东北网6月19日讯(孙春雷 记者 许诺刘星驰)6月19日,由东北网承办的2024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龙江采风活动走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一起感受这所高校散发的北大荒精神特质,探寻其在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上所展现的担当与作为。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为适应现代农业实际发展需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今年新增智慧农业、动植物检疫两个专业。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拓展。因此,学校立足现代农业和信息技术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培养能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生物技术、植保技术有机融合,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人文素养、“三农”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以智慧农业和现代化大农业为主要从业背景,能胜任现代农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产业发展、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农业技术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在八一农大生物中心实验室,马铃薯研究所所长金光辉副研究员兴奋地向采访团展示:“杂交、自交后,土豆的瓤从黄色变成了红色、紫色。这些渐变颜色连在一起形成了七彩土豆。”“红粉佳人”是他研究了7年的高端菜薯。如今,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省克山农场有限公司准备将“红粉佳人”的试管苗栽到地里,收获原原种。内蒙古呼伦贝尔、赤峰、乌兰察布等地已开始示范种植“红粉佳人”。黑龙江省绥化、双鸭山等地农户则主动求苗,想大面积种植。

  “红粉佳人”为何如此受欢迎?它一袭粉红外衣,外形秀气,口感面糯,香味十足,淀粉含量极高。普通马铃薯淀粉含量在8%—13%,而“红粉佳人”淀粉含量在20%以上。因淀粉含量高,“红粉佳人”成了淀粉薯的优选。“通过不断自交,‘红粉佳人’的淀粉含量可以达到23%—24%。”金光辉说。

  金光辉表示,他正在研发可以直接做成土豆泥的品种,提高“红粉佳人”的附加值。2023年,“‘红粉佳人’品种成果”被列为“黑龙江省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遴选项目。目前,金光辉团队培育的“红粉佳人”后代体系已有20多个品种,为我国马铃薯育种体系提供了优质育苗资源。

  张明聪副教授在农业农村部东北平原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正在现场做实验。“盐碱地土壤质地粘重,水分入渗慢,极易造成地表涝害发生,造成作物减产,通过盐碱土壤改良剂使用,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加大水分入渗率,可加入盐分淋洗,降低表层盐碱含量,改善耕层土壤质量。” 张明聪团队依托八一农大农学院、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盐碱地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松嫩平原盐渍土综合治理。

  团队在吉林省大安市两家子镇盐碱水稻示范田、齐齐哈尔红旗种马场盐碱水稻示范田、大庆采油六厂盐碱荒地等地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当地认可,为我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盐碱地改良”技术先后在白城两家子镇、洮河镇、齐齐哈尔红旗种马场、安达卧里屯乡、大庆春雷农场等40余地进行推广示范,有效提高种植户收益,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一行,采访团见到了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张玉先教授。张玉先教授作为农业农村部大豆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头雁”团队成员,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科技创新、教书育人一线,心系农业生产,着力提高东北大豆栽培技术水平,为提高大豆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敢为人先,突破常规,创造出了大豆栽培种植新的生产方式和成果。团队研发的“大豆宽台大垄匀密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亿多亩。他深入农场和农村为广大种植户讲授大豆栽培技术,为种植户累计增收40亿元以上,并创造了亩产达336.2公斤的东北三省大豆单产记录,是广大种植户心中吃苦在先、不计回报的“技术靠山、丰收保障”。

  在八一农大工程学院实验室,衣淑娟教授正在演示水稻硬盘全自动摆盘机。这个摆盘机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水稻棚内生产机械科技创新团队与建三江鑫聚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新产品,其作业幅宽3米,横向摆放5个秧盘,连续性作业最大工作效率可达600至700盘/小时。

  该摆盘机解决了寒地水稻育秧大棚内人工摆盘成本高、质量不均衡、精度差、效率低等问题,实现了水稻标准育秧棚内连续自动化的摆盘作业,大大提高了摆盘工作效率。另外还有水稻硬盘全自动起盘机,该起盘机在水稻育秧大棚内工作时,可同时进行五行秧苗的起盘作业,符合标准育秧大棚内的秧盘排列方式,既能实现大幅宽、高效率、全自动的工作模式,又能实现棚内秧苗与苗床分离、秧盘装筐过程的机械化,解决了人工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用工成本高等问题,同时保证了作业之后苗床的平整性,减少后续棚室管理的工作量。相比之下,较其他水稻种植户至少提前5天完成插秧生产环节。

  在工程学院农业农村部大豆机械化生产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现代农业智能化管理与精准作业管理平台。张伟教授团队依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围绕大豆生产智能管理与精准作业服务平台构建、大豆功效植保技术及装备研究、基于多元信息融合大豆冠层模型建立及表型信息检测方法研究、大豆植株多源数据采集系统的优化及装置升级与应用4个PI方向,通过农业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基础理论的交叉探讨,融合农机、农艺、信息技术,进行农场实际生产过程中相关技术研究与装置研发,着力攻克农场实际生产“卡脖子”技术。

  目前,团队通过无人机、信息采集车等高科技手段,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大豆播种、出苗等关键时期,对土壤、气象以及大豆生长图像等信息进行采集并综合分析,开展播期、苗情、倒伏、成熟度等智能分析应用,研发大豆多区域综合监测平台、尖山农场智慧农业平台和自走式田间作物表型信息采集平台,实现智慧农业由展示型向实用型转变,为农场生产者在现代农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合理播种、精准施肥、施药和收获等作业提供管理决策,助推优质大豆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团队正与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合作开展此项研究。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中国|美丽的河套灌区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不断加速突破并重塑着农业新格局。
2025-05-29 08:51
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2025-05-29 08:50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但又和正常生物过程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2025-05-29 08:48
围绕计量测试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集中重点单位、强化协同创新,大力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
2025-05-29 08:47
研究发现,温室内的湿度变化首先为病原菌孢子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025-05-29 08:21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