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4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龙江行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投用新质生产力为货车上线提质增效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2024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龙江行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投用新质生产力为货车上线提质增效

来源:东北网2024-06-24 13:44

  东北网6月18日讯(记者霍枭涵)货车稳,看车轮,车轴、车轮就是货车的腿,为保障货物列车的运行安全,提高货运检修速度,提高上线率,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科技工艺,投用新质生产力为货车上线提质增效。

操作人员用超声波监测系统对车轴进行探伤。

  给车轮做“彩超”效率提升四倍

  当货车运行超40—50万公里或1—2年后,货车需要入库检修,针对轮对要进行十余项进行检修,其中车轮车轴就是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但传统的探伤方式,探伤效率低、探伤准确率低,需要人工二次复探,探伤1个轮对需要3人,耗时5-8分钟,而一节货上有4组轮对,在运输需求高峰时,这样的速度,往往无法满足日益高涨的运输需求。

  今年,哈尔滨国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HTK-1型固定式车轮车轴相控阵探伤机”在哈尔滨车辆段试用,探伤机采用相控阵超声阵列集成探头、分时激发、同时接收技术,不需移动探头可以实现被测件全面扫查;利用全聚焦相控阵成像原理,直观显示轮轴的立体图形及故障位置和大小,实现对铁道货车、客车车辆车轮车轴的超声波自动探伤。

  其中,全聚焦相控阵探头可一次性稳定的将缺陷全部检出,大幅提高缺陷检出效率。且通过软件优化,相当于为轮对做“彩超”,大大的降低了工作者的判伤难度,提高了判伤便利性。据哈尔滨车辆段探伤组工长张显海介绍,如今探伤1条轮对仅需要30秒,效率提升了4倍,同时减少手工复探作业,可实现轮辋探伤,保证轮轴检修质量。

  目前,该设备探伤覆盖范围以及精度,在全国同类领域中处于前列。

机器手臂进行踏面探伤。

  车轮探伤有了“顺风耳”故障防患于未然

  黑龙江省内铁路穿行垦区、林区,列车运行期间,受到温度和外力影响,冬季的冰块、飞溅的碎石会对车轮等造成伤害,车轮出现磨损,但由于位置隐蔽,只能依靠声波探伤才能发现,以往的检修方式需要列车回库检查,耗时长。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将探伤工作由“库内”前移至“铁道上”,为货车运输安全再加一把“安全锁”。哈尔滨国铁科技公司研发“HTK-TADS-01型轨道车辆早期故障在线声学检测系统”,能够动态检测货车车轮运行状态,实现车轮内部缺陷、轮对外形几何尺寸、踏面擦伤等故障自动报警和追踪功能,能满足雨、雪、风沙等恶劣天气的正常探测,以及-45℃至60℃运行条件的动车组、普速机车、客车车轮在线检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量速度快、使用灵活、适应能力强、测量精度高等特点。

  该系统通过对运行中的车辆探测,建立数据库,具有数据储备、查询、状态跟踪、预警、报警、数据网络共享等功能。实现对存在缺陷的车辆轴承故障及其附近部件异音进行诊断,能够判别轴承故障声音和车辆运行异常声音,实现对车辆轴承故障自动预报及车辆运行异常声音提示。该系统实施后,在轮轴有细小缺陷时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检修,轮轴故障防患于未然,职工后期作业强度和劳动量大大减少。

  工作人员将得到的故障轴承加载在轴承转动测试台上,利用声学传感器采集不同载荷,不同转速下的声音信号,通过软件分析,发现这个声音图谱是个很典型的外形故障,目前已经将这个故障特性更新到故障轴承样本库中,使检测设备检测的能力再次得到提升。

工作人员设置机器人操作口令。

  目前,该系统获中国铁道学会科技奖二等奖、国家重点新产品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哈尔滨铁路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在全国货车领域市场占有率为86%。

  机车出库自动“体检”作业效率提高3个半小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机车运行安全尤为重要。其中车轮受气温、外力影响,车轮发生缺陷,会导致辋裂、车轮掉块、甚至崩轮等情况。因此,机车出库前,要经过多道检修工序,为机车全身体检。2020年,为提高机车车轮的检测效率,哈尔滨铁路部门研发“HTK-TNWDS-01型铁路车轮故障在线检测系统”,在机车出库期间再进行一次脚部体检,确保机车安全。

  以往机车车轮的探伤周期为一季度一次,以HXD3D型机车为例,探伤一组机车,需要拆卸、分类、清洗、探伤等多个步骤,仅探伤一项就需要2名工人,耗时4小时,耗时长、工作量大。

操作人员用内窥镜检测电器终端箱内部状态。

  哈尔滨铁路部门研发“HTK-TNWDS-01型铁路车轮故障在线检测系统”,由车轮超声探伤检测系统、车轮外形几何尺寸检测系统和车轮踏面擦伤检测系统组成。在保持列车在线运行状态下,实现对车轮轮辋内部缺陷、轮对外形几何尺寸、踏面擦伤故障的自动预警和追踪功能,为车辆安全运行提供可靠检测手段。能够适应寒冷地区室外-40℃至75℃。设备投用后,如今只需要1人,仅需3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台车的探伤检查。

  该系统获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项,可适用高铁动车组、普速机车、客车车辆车轮等检修。

  轴温探伤告别人工巡检

  除靠声音探伤外,铁路部门还开发新式红外线轴温监测系统参与车轮检测,有效减少一线职工巡检巡视次数,保证货车运行安全。

操作人员通过bcu检查制动系统隐患故障。

  轴温监测是根据车轴温度升高变化,监测车轮状态,并及时将信息传达至临近工区,及时检修。但以往红外轴温探测设备装置体积大,需要在轨道边建立22平方米的机房,平均每个月都要有职工去巡视设备,在春暑运等关键时期,职工巡视次数更加频繁,由于机房地处偏远,汽车靠不上,在雨雪天气中,职工只能步行前往,以宋站机房为例,哈尔滨车辆段职工巡视一次要步行2公里,往返要40分钟。

  2023年,哈尔滨国铁科技公司研发小型检测装置,仅为一个机柜大小,并由模拟信号升级为数字信号,同时构建的元器件大部分实现了国产化,探温的核心元件碲镉汞,告别依赖进口的时代。特别是机柜采用双热备切换模式,设备故障大幅降低,目前,不需要人工巡视。

  目前,该设备应用在青藏铁路等极寒线路上,在全国占有率约在70%,设备安装率超过3600套。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