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4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龙江行丨20余家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聚焦龙江中医药文化 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向“新”而动 提“质”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2024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龙江行丨20余家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聚焦龙江中医药文化 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向“新”而动 提“质”发展

来源:东北网2024-06-19 19:25

  东北网6月17日讯(记者 许诺 刘星驰)17日,“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龙江新动能”——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龙江采风活动正式启动。采访团首站走进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紧跟时代潮流,以“新”为引领、以“质”为突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龙江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以学校建校70周年为契机,深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拓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守中医药文化底色

  走进龙中医校园里,药香飘满堂。

  采访团走进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博物馆以中医药为主题,陈列展示为核心,互动体验为特色,集展示、收藏、研究、体验于一体,是学生选修课、第二课堂等教学实践基地,是弘扬中医药文化、开展中医药文化相关实践教学和科研、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及中医药国际传播的重要场所,也是服务社会和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

  在中医药文化体验厅里,学校组织基础医学院温病教研室张福利教授、方剂学教研室赵雪莹教授、伤寒教研室孙许涛副教授等7名中医专家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从中医养生角度为采访团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咨询,记者们还体验了针灸、推拿等治疗方式,切实感受到中医药诊疗的优势和独特魅力,赢得采访团成员的纷纷好评。

  “这里的校园文化建设非常吸引人,我们在这里体验了神奇的中医诊疗,拓宽了体验维度,犹如畅游在中医药的博大世界。”在参观黑龙江中医药博物馆后,来自山东的大众网教育频道刘佳琦有感而发。

  作为全省仅有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龙中医承担起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凝练龙中医特色、挖掘中医药元素,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这所创办于1954年的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根深叶茂,欣欣向荣。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和伟介绍,学校积极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从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积极加强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精心打造“龙江中医讲坛”“中俄生物医药论坛”“中医药文化讲坛”“中医药青年论坛”等学术文化品牌,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内在动力和文化支撑。今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以70周年校庆为契机,扎实推进校园景观规划工程建设,景观时珍路改造,筹建美化大医之路、百药仙草园、记忆长廊、中轴留影广场等,以全新校园面貌迎接校庆。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

  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时代活力。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加强中医药临床科研攻关,有助于提高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

  “我们实验室利用原创的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方法,建立‘病-证’融合的中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发现与临床疗效相关的经方体内药效物质,解决与药效物质基础相关的经方与现代中药创制全过程的科学问题,形成现代中药创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药,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经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王喜军教授向采访团介绍实验室建设现状。

  “我们实验室探索出了基于中药性味理论的中药化学研究思路,阐明五味子、北柴胡等20味常用北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发现一系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天然产物,有640余个为科属种首次发现,我们建立了首个北药标准物质实物库,有力推动北药开发进程……”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姜海逐一向大家介绍创新研发的多个亮点,目前,实验室积极加强与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教学科研成果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医、教、研、产,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学校科研创新带来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提供了更多的前沿技术需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郭宏伟表示,学校围绕中医原创理论内涵阐释、中医药多学科交叉研究等关键技术领域,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工程中心为支撑,积极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临床及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开展中药应用技术研究,以及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培育出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国家重大项目和高水平研究成果,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药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方剂配伍规律、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和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郭宏伟表示,2024年学校设立“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围绕黑龙江省生物经济领域重大科学问题,以中医学、中药学为重点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龙江道地药材产业发展。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聚力攻坚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今年9月,学校将迎来建校70周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赵炜明表示,高校是汇聚人才的高地,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将以审核评估工作为重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梳理审核评估指标,高标准做好审核评估各项工作;加强国家“十四五”教育优先发展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双一流”建设质量,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培育学科新增长点;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推进国际化办学提质增效。

  赵炜明表示,学校将以“岐黄工程计划”为依托,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十四五”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优化人才结构布局,分类型、分层次、全周期精准培育优秀人才;聚焦“四个面向”和建设一流学科,坚持高端人才引领,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做好“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的推荐及培育工作,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集聚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

  高校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赵炜明表示,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应该主动担当作为,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现代教育理念、信息素养培训,使之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七十载杏林春满,数代人薪火相传。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龙江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拓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南华山首次发现新记录植物种

  • 直击“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巅峰”比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