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绿水青山织锦绣|伊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林区三问”崭新答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绿水青山织锦绣|伊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林区三问”崭新答卷

来源:伊春宣传2024-05-23 19:59

  编者按

  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伊春。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对伊春希望之殷、关心之切。

  2021年12月,我市将每年的5月23日设立为“伊春生态日”,成为全省第一个设立生态日的市地。

  伊春人民牢记总书记“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的政治嘱托,奋发有为、拼搏进取,林区转型发展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我市聚焦答好“林区三问”新答卷,坚定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并将每年的5月23日设为“伊春生态日”,巩固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在第三届“伊春生态日”到来之际,本报推出《绿水青山织锦绣》一文,呈现伊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突围之路、振兴之策、发展之势。

  绿水青山织锦绣

  伊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林区三问”崭新答卷

  特殊的时间节点,总会勾起厚重而又难忘的记忆。

  五月的和风,情深意暖;阳光雨露,滋润林都大地。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首站来到伊春,提出了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林区三问”,作出“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的政治嘱托。

  厚望如山,激励奋进;时序更替,逐梦前行。

  全市上下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感恩奋进,勇毅前行,在奋斗中播撒希望、收获荣光,在青山绿水间,寻觅最新答案,誓让“祖国林都”绽放新姿。

  第三届“伊春生态日”5月23日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举行

  我市坚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奋力谱写出新时代新征程“林区三问”崭新答卷。

  向“新”而行,高质量转型发展步伐更快

  五月的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幅精美的画,蓝天白云,山林叠翠,溪流潺潺,这里“天然空调”24小时开启,“天然氧吧”全天候供应。

  今年“五一”假期,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全市共接待游客40.3万人次,旅游收入 3亿余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 65%和 69.5%。

  溪水国家森林公园举行水上乐园

  “溪水”新打造的水上乐园、生态停车场、星空泡泡屋、帐篷酒店等多个旅游项目,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人们看林海松涛、听鹿鸣鸟语、闻草木花香,徜徉在美丽的青山绿水间,尽享返璞归真的假日时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伊春不仅拥有400万公顷的浩瀚林海,还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雪满人间、霜落长河,冰雪与森林的“协奏”将小兴安岭的冬天渲染得意境丰富,恍如童话世界。

  从绿水青山的“生态美”到冰天雪地的“童话梦”,依托森林冰雪资源优势,我市做足冰雪文章,做大冰雪经济,推动“森林+冰雪”、“冬季旅游+体育”融合发展。

  上个冬季,我市紧跟“尔滨出圈”的旅游热潮,精心谋划具有伊春特色的冬季旅游产品,成功创下冰雪旅游的历史最好成绩,呈现出热气腾腾、热火朝天的喜人局面。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到3月1日,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339%和425%,均创历史新高。

  九峰山景区

  近年来,我市深耕森林生态康养旅游主业,努力在全省率先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多措并举、多点发力,着力提升“人和心,总有一个在伊春”的更新、更优旅游体验,持续叫响“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品牌。

  今天,一个“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正日臻完善——林都机场改扩建完成,伊嘉旅游主廊道全线贯通,11条旅游风景道辐射全域。未来,随着哈伊高铁、鹤伊高速的竣工,我市将融入哈尔滨“两小时生活圈”和全国高铁旅游网,也将顺接起哈伊高速、伊嘉公路,从而串联起更多的景区景点。同时,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旅游一张网”加速形成。

  我市先后获评“中国全域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康养旅游城市”、“2023中国冰雪旅游城市12佳”,成为全国仅有的5个、中国北方第一个“中国天然氧吧城市”……锚定在全省率先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我市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有投资才有动力,有项目才有未来。2023年,我市聚力构建“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加大项目招引、建设力度,各类招商主体开展精准招商对接活动582次,全市新签约产业项目47个、签约额116.8亿元,其中“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项目33个、占比超七成。

  今年伊始,我市围绕建设“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化优势为胜势,变潜力为实力,以高水平招商引资引智积蓄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动能。今年一季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捷报频传,新签约产业项目11个、总签约额25.9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4个……小白河水库工程建设项目成为全省2024年度首个开工的水库项目。

  客商纷至沓来、项目加快落地,是伊春奋进的姿态。

  向“绿”而行 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筑得更牢

  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林海

  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

  巍巍小兴安岭,松涛阵阵。全世界的红松60%在中国,中国的红松半数以上在小兴安岭,伊春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群落,被誉为“红松故乡”。

  我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资源-资产-资本-财富”转化,资源转化核心项目库入库项目77个、总投资980.4亿元。全市森林资源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贷款到位资金17亿元。大力发展“碳汇经济”“氧吧经济”,溪水林场被确定为国家森林碳汇试点单位。

  3月13日,在伊春森工集团林下经济种苗繁育基地,工作人员查看嫁接红松苗的生长情况

  走进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红松种苗繁育基地,一株株红松苗正在轻基质网袋里茁壮成长。这种轻基质容器新型育苗技术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传统的红松培育方式。

  在伊春森工美溪林业局公司轻基质生产车间,职工们利用草炭土、珍珠岩、控释肥按一定比例配方做基质。

  “轻基质容器苗透水和透气性好,培育出的苗木根系更发达,病虫害少,有极强的适应宜林环境能力,可缩短育苗培育期,且不受造林作业季节的限制,可随时造林,造林成活率也将大幅提高。”美溪林业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卓雷介绍。

  普通红松苗需育苗4年才可上山造林,运用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育苗周期可缩短至2年零2个月,成活率达95%以上。天然红松至少需要40年才可结果,采取顶芽劈接的技术,对4年苗进行嫁接,10年便可结果,12年达到丰产,松塔成为林区职工群众的“致富果”。

  如今,像这样的红松种苗繁育基地我市共有12个。近十年间,我市新增红松果材兼用林7.78万公顷,新增红松纯林0.61万公顷。

  林区大事,防火第一。在伊春森工数字化指挥中心,万顷林海尽收眼底。为守护好小兴安岭大森林,我市建立起党政企一体化森防体系,构筑了集资源保护、经营管理、应急减灾于一体的智慧林业指挥系统,实现连续2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森林蓄积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83.8%。小兴安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根据评估,伊春森林与湿地资产总价值达1.6万亿元。

  我市持续深化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推动森工企业聚焦森林资源保护经营主责主业,实现生态共治、资源共享、产业共建、民生共保。建立“林长+河湖长+田长”联动机制,“三到位、全覆盖”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做法在全国推广。

  2021年,我市将每年5月23日设立为“伊春生态日”,成为全省第一个设立生态日的市地。通过每年举办“伊春生态日”系列活动,大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拓展招商引资合作渠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

  新青湿地风光

  我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2万平方公里,接近市域总面积的一半,构建起“1+61”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体系,2023年完成森林湿地保护修复综合治理项目19.68万亩,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个、67万公顷,覆盖率居全省前列,红松、云杉、黄菠萝等针阔叶树种遍布峰峦山谷,中华秋沙鸭、白头鹤等珍稀禽鸟鸣唱山水之间,梅花鹿、紫貂等珍稀野生动物栖居密林深处,消失几十年的野生东北虎重现山林……

  我市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无废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跃上新台阶,空气质量和水环境综合指数多年排名全省前列。

  大箐山风光

  伊春用青山作“笔”、以绿水为“墨”,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业兴人和的美丽画卷。2023年,我市被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伊春实践中,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向“富”而行 林区职工收获更多“金山银山”

  “要打开思路,不要单打一,要注重多元化发展。”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友好蓝莓产业园,为我市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友好蓝莓产业园

  近年来,该产业园积极引导园内企业,由蓝莓鲜果销售逐步向集果蔬采摘、旅游观光、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农庄”式经营方向发展,通过打造“伊春蓝莓”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职工,闯出一片市场,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发展新路子。

  铁力花香骊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的玫瑰花种植大棚内,花农们正有条不紊地给越冬地栽玫瑰通风、松土、施肥,一排排玫瑰枝条绽放。

  “今年共种植玫瑰花大棚200栋约60万余珠,鲜花产量在200万株以上,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增加玫瑰花的产品附加值,推出纯天然的玫瑰花茶,为产品深加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该产业在种植、采摘、包装、销售等多个方面为附近村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今年第33届哈洽会上,国外参展商在桦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参展处试用桦树汁护肤产品

  甘甜可口的白桦汁,被誉为“生命之液”,我市白桦林资源丰富,总面积达24.87万公顷。依托丰富的白桦树资源,我市桦树汁产业的发展既实现了青山常绿,又提高了林区效益。

  每到桦树汁采集最佳时节,伊春嘉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地每天有近百名工人加紧采集,为桦树汁产品生产储备充足原料。

  作为我市重点扶持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伊春嘉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桦树汁产品开发范围已覆盖食品、护肤洗护、医药保健等相关领域,新鲜采集的桦树汁经过“无添加”保鲜量产发往全国各地。2023年,企业实现产值4617.71万元,同比增长14.96%。2024年1至2月份,实现产值590.45万元,同比增长103.98%。

  “我是打心眼儿里高兴,总书记能来我家,是我一辈子的光荣。”溪水林场分公司党员职工刘养顺仍清晰记得——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走进厨房掀起锅盖,红烧鱼、炖豆角、贴饼子,农家饭菜飘香,习近平总书记笑着说“看着就好吃”。

  如今,在挂着“党员创业示范户”牌匾的“养顺农家院”,红烧鱼、炖豆角、贴饼子成了游客必点的“招牌菜”。

  在伊春市友好区,伊春森工集团退休职工刘养顺在自家农家乐中摘取辣椒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整个溪水林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家院也由1家发展到近30家,形成“溪水农家院一条街”,民宿集群,远近闻名,而且家家生意红火。大家伙儿都说:“是总书记帮咱致了富,咱们心里永远念着这份情。”

  不只是刘养顺一家,林场职工的日子都是越过越好。

  曾是林场采伐工人的张茂林在停伐后,探索出种植香瓜的成功经验,并带动42户109名林场职工加入香瓜种植的“甜蜜事业”,共同致富。

  林场党员方桂茹头脑灵活,把种木耳攒下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将自家的8间房屋进行改造,办起了民宿。在旅游旺季,一房难求,收入不断增加。

  与刘养顺、张茂林、方桂茹经历了同样心路历程的林区人,通过向林中转、向林外转、向域外转等方式找到了新的出路,在各项社会保障的加持下,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林都号”旅游专列行进在青山绿水间

  被赞誉为“移动的五星级酒店”的“林都号”开始运营,“森林大厨房”加快布局设点,“伊春蓝莓”入选国家首批地标保护与发展典型案例,桦树汁饮品、刺五加浸膏备受市场青睐,“九珍十八品”森林食品俏销全国……如今,越来越多的森林食品在市场立足,如同插上了翅膀,从林间飞向全国、走上百姓餐桌。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今日的伊春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破”“立”并举,让绿色成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亮丽底色。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小兴安岭“春天”的故事,是厚积薄发、行稳致远的生动诠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份有关绿色的伊春答卷,将继续在绿水青山间续写……

  来源:伊春发布

  杜战文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