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一颗星到满天星!20年,哈工大“星”光无限!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从一颗星到满天星!20年,哈工大“星”光无限!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2024-04-19 20:25

  “从当年的一颗星到今天的满天星

  哈工大人追星的脚步从未停歇”

  “从事卫星研究和航天事业

  没有奉献精神是做不成事的”

  “同学们生逢一个好时代

  你们要接力奔跑、努力跑出好成绩”

  4月18日

  在哈工大航天馆举行的

  “试验一号”卫星发射20周年

  暨卫星未来技术展望论坛上

  曹喜滨院士和卫星研制团队代表

  共同回顾“试验一号”卫星

  从零起步、敢为人先的探索之路

  和20年坚守创新、不断突破的发展之路

  深情寄语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

  和小卫星班学子:

  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

  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

  彰显青春担当

  座谈会现场

  来自小卫星班的学子

  还就商业航天的发展前景

  未来卫星总师具备的技能

  如何在研究生阶段全面提升个人能力

  等感兴趣的话题

  与曹喜滨院士及与会教师代表

  进行了深入交流

  座谈交流

  除了举行座谈交流

  学校还在航天馆举办了

  哈工大小卫星20年专题展览

  面向学子开展了

  哈工大卫星前沿技术讲座

  专题展览

  学术讲座

  成立于1998年的卫星技术研究所

  在国内最早开展小卫星研究

  创造了小卫星领域多项“第一”

  已成为我国小卫星领域

  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研制

  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试验一号”卫星研制团队

  “试验一号”卫星运往发射现场

  2004年4月18日23时59分

  哈工大牵头研制的“试验一号”卫星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开创了高校自主研制小卫星的先河

  探索出了一条我国小卫星发展的新路

  点击观看哈工大小卫星20年回顾视频

  卫星发射现场

  学子庆祝卫星发射成功

  研制团队凯旋

  学子签名

  个性化邮票首发式

  自20年前发射第一颗卫星起

  哈工大先后发射了20余颗卫星

  创造了国内外多项“第一”

  彰显了航天第一校“尖兵”实力

  一起来共同回顾——

  勇担“尖兵”使命

  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哈工大一直在路上

  采写、排版丨商艳凯

  图片丨辛然 资料片

  视频 | 谭立军 孙毅等

  责任编辑丨张又元

  审核丨宋玲 李守斌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中国|美丽的河套灌区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不断加速突破并重塑着农业新格局。
2025-05-29 08:51
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2025-05-29 08:50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但又和正常生物过程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2025-05-29 08:48
围绕计量测试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集中重点单位、强化协同创新,大力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
2025-05-29 08:47
研究发现,温室内的湿度变化首先为病原菌孢子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025-05-29 08:21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