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总设计师、副总裁……这位哈工大校友闪耀商业航天!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总设计师、副总裁……这位哈工大校友闪耀商业航天!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2024-03-17 08:18

  2024年1月23日12时03分

  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

  顺利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意味着力箭一号运载火箭

  已连续三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共将37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成功率100%

  而这款中国商业发射市场上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型固体运载火箭

  ——力箭一号的总设计师

  就是哈工大航天学院校友

  中科宇航副总裁39岁的青年科学家

  史晓宁

 

  哈工大打开了我通往航天世界的大门

  史晓宁对航天的心驰神往

  开始于2003年

  那一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杨利伟乘飞船环绕地球14圈

  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

  也让少年的他

  对广袤无垠的宇宙心生好奇

  2004年4月1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试验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作为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试验一号”的成功发射 在航天领域轰动一时即将高考的史晓宁在新闻上看到成功发射的喜讯 对哈工大心生向往

  同年夏天

  史晓宁如愿考取哈工大

  至此打开了通往航天世界的大门

  在校期间

  他学习刻苦、踏实肯干

  积极参与航天科研项目“哈工大在实践中锻造人才的培养模式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早早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科研攻关的历程,成长很多。”

  

  哈工大塑造我耐得住寂寞

  扛得住压力的品质

  2013年博士毕业

  史晓宁义无反顾投身航天事业

  “打造一款火箭飞上太空”

  怀着这样的梦想

  之前没有任何型号经验的他

  成为最早进入力箭一号项目组的

  科研人员之一

  当时他33岁

史晓宁在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一箭五星”任务射前技术协调会上发言

  “力箭一号研发和我以往的工作相比,

  接手的是更大的平台

  更多的资源和更专业的团队,

  既要突破传统的

  研发思维、研制方法和生产方式

  也要保证火箭的可靠性。”

  “在哈工大培养的学习能力和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的本领, 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要做航天,这种坚韧的品质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专业跨度大

  他就白天赶进度

  晚上熬夜学习

  一边研究航天学术文献

  一边从网上买书、去图书馆查资料

  自己写代码

  进行计算与分析

  确定仿真试验和方案

  讨论时间规划和安排

史晓宁在中国科学院“格致论道”讲坛发表主旨演讲

  作为力箭一号总设计师

  史晓宁深有感触

  “印象里,一直在攻坚期,

  攻下一个山头,

  还有另一个山头等着你,

  不允许你停下来。”

  最终在总体方案设计当中

  史晓宁将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定位为

  能够实现1.5吨的运载能力

  达到超过1%的运载系数

  这样的系数在全球范围也处于领先水平

  

  哈工大教我在工程中历练扎实科研基础

  在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中学习、工作

  这是史晓宁对大学生活的深刻记忆“哈工大的工程实践机会特别多,我在学生期间特别是硕士、博士期间 参与了不少科研项目,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现在回头看,这都是特别宝贵的,让我的科研基础更加扎实。”

  在力箭一号研发过程中

  史晓宁合理配置人员

  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带领大家按计划完成各项设计工作

  确保了研制的进度

  展现出了扎实的基本功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

史晓宁在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点火前确认各系统状态

  2020年年初

  当进入工程研制阶段时

  有大量的地面试验需要完成

  因为力箭一号运载火箭

  研制的节奏比较快

  立项与进度也比较紧

  而国内能够进行

  噪声试验、风洞试验的试验室

  早就已经被排满档期

  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

  史晓宁却非常冷静

  “不能等,白天不行

  我们就晚上通宵搞,

  一定要把研制进程赶出来

  把时间抢出来。”

  他和各大试验室沟通

  带着团队扛着被子

  在别人下班时进试验室

  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做试验

  累了就在地上躺一会,然后继续做。

  2024年元旦史晓宁和同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跨年

  火箭从设计初期到成功发射史晓宁需要在各系统专业协调过程中快速理解各部门提出的各类问题并迅速抓住问题核心利用自己的经验快速反馈、完成闭环他说: “我就是整个过程的‘万金油’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找到最优的方案。”

  

  用行动践行“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史晓宁坦言自己对待工作严苛

  他回忆

  有时团队成员向他提出

  指标无需过于严苛

  将标准适当下调一些

  也许能够让研制流程更加顺利

  但他却坚持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别人觉得头疼

  他就卷起袖子自己上手做“上学的时候不太能真正体会校训的意义, 现在理解,‘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准则,既是航天工作的标准和要求, 也决定了工作态度和品质保障,这是哈工大人血液里的烙印。”

  史晓宁在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一箭五星”发射前动员会发言

  首飞成功后

  史晓宁没有停下脚步

  立刻投入到技术复盘工作中去

  他说:“我觉得保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要把技术细节摸透, 要沉淀下来,火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搞清楚的同时把产品质量控制住, 在火箭成熟以后进行必要的优化和改进,这样才能挖掘火箭的潜力和性能。”

  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圆满成功后史晓宁(左2)和团队战友合影留念

  

  2022年7月27日12时12分

  “力箭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以“一箭六星”方式

  将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23年6月7日

  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再次升空

  完成了“一箭26星”的破纪录壮举

  刷新了我国当时“一箭多星”发射纪录

  揭开了“火箭航班化”的高频率发射的

  时代大幕

  ……

  “这一路走来,感谢哈工大老师们的教诲助力我完成任务。”对于母校每年不断有年轻的毕业生投身航天事业史晓宁倍感自豪他寄语即将投身航天的校友们: “你们非常幸运,赶上了大力发展航天的好时代,一定要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 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锤炼刻苦专研、攻克难题的意志品质。 欢迎大家一起奔赴星辰大海!”

 

  文字丨马晓雪

  海报设计丨阚思邈

  排版丨易诗皓

 

[ 责编:张璐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中国|美丽的河套灌区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不断加速突破并重塑着农业新格局。
2025-05-29 08:51
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2025-05-29 08:50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但又和正常生物过程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2025-05-29 08:48
围绕计量测试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集中重点单位、强化协同创新,大力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
2025-05-29 08:47
研究发现,温室内的湿度变化首先为病原菌孢子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025-05-29 08:21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