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黑龙江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提前擘画、真抓实干。在随之而来的冰雪季,他们接住了新一波流量,让哈尔滨成为这个冬季名副其实的新晋“网红城市”。其中的上下同欲、顺势而为,都非常具有反思与总结的价值。
爆火缘于哈尔滨的“文化底蕴”
作为黑龙江省省会的哈尔滨,这次风光无限,不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十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也不是知识青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既不是松嫩平原上的石油会战,更不是20世纪90年代“倒大包儿”时的中俄边贸。上述这些,都具有强烈的实用目的,甚至大多是国家动员下人类向自然界的大规模进军。这一回的火爆“出圈”,是人们不约而同地向“文化”的一次进发。
“我履霜露犹苦寒,冰雪摧残不忍想”,作为诗人笔下的苦寒之地,哈尔滨人竟然能以冰雪为原料,结合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创造出童话一般的艺术世界。年复一年地接续,当地人既自得其乐,又呼唤着人们去领略和分享。终于,在这个疫情防控转段后的冬天,“心血来潮”的游客们开始到此一游,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在短视频传播中促成了席卷全中国的时尚潮流。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也去了。他的前两任都提醒过他,不要错过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但只有此番亲临哈尔滨,他才真正被折服。伯恩斯连续在社交平台发文,感叹冰雪大世界是“艺术、创新和绝对雄心的结合”。
冰雪是哈尔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今天人们赋予自然以灵性,使冰雪幻化为让人可以深入其中又叹为观止的冰雕雪塑。
火爆“出圈”的除了哈尔滨独有的“冰雪文化”,当然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地方文化:比如欧陆文化的遗存,在这座城市的中央大街上,有75栋历史保护性的欧式建筑,它们汇聚了15—19世纪欧洲主要的建筑风格与流派,徜徉在面包石铺就的百年老街上,游客仿佛置身于一座建筑艺术的博物馆。索菲亚教堂以及广场周边的钢结构长廊,则被摄影师们想象为魔法学院,引得全国各地的妙龄女子争相旅拍“公主美照”。再比如黑龙江的民族文化,带着驯鹿的鄂伦春族姑娘小伙、载歌载舞的朝鲜族兄弟姐妹……他们的亮相,更强化了东北原始森林的神秘感,令五湖四海的游客顿生向往之情。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博物馆、伍连德纪念馆,以赵尚志、赵一曼、杨靖宇等抗联烈士名字命名的街道和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江畔公园……哈尔滨独特的历史以及其中的民族苦难过往,都能让人抚今追昔,在建构有关东北历史记忆的同时强化自己的身份认同。
“哈尔滨火了真不是偶然的,是它的底蕴所在。”“这样的城市,这样的底蕴,这样的音乐,请问她不该火吗?”网友们对此的总结可谓入木三分,直抵关键。
“泼天富贵”是新经济的加持
文化是历史凝结成的稳定生存方式,因此“可以自发地左右人的各种活动”。哈尔滨文化底蕴深厚,是亚洲唯一的“世界音乐之都”,但何以在今天突然迎来高光时刻,何以在不时的唱衰声中,突然演奏出当下这一曲“华彩乐章”?
回到大历史中去,我们就可以发现有关当下的必然性因素。人类发展经历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当下的后工业社会。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的主要任务是征服自然,形象地说就是战天斗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而在后工业社会,也就是后现代社会或者信息社会中,变得更加重要的是开发、加工和传播信息,或者称之为精神生产。在现代及以前的社会中,人类活动主要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在后现代社会中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改善人与人的关系,比如精神生产主要是满足人类的精神和审美心理等需求。
工业化时代的宏伟工程,在信息时代变身为“网红打卡之地”。比如,哈尔滨松花江上的一座铁路大桥,在退役之后,不仅被保留,也被开发为旅游景点,供人们体验历史、饱览风光。
21世纪以来,国内的一些大型、超大型工程,则将交通、防洪、发电等实用功能与观光旅游等精神消费功能整合起来,以先进理念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开发。湖南湘西州的矮寨大桥,不仅开发了蹦极、攀岩、滑翔伞等功能,还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专门拍摄峡谷云雾和壮美日出;浙江省在建设百亿元项目的抽水蓄能电站时,同时规划了5A级的旅游景区;中国黑河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之间建成的黑龙江公路大桥,中方一侧也同步规划了观光平台,供游人登临览胜,赏两国山川。
显然,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成就越多,在信息时代供人们体验、回顾、咏叹、传播的资源也就越丰富,越具有开发利用的空间。哈尔滨的历史虽然只有百余年,但铁路、工厂和城市建设现代化起步早、发展程度高。在“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大工程中有22项落户黑龙江和哈尔滨。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的定位之一就是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这些工业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今天的旅游休闲和体验经济的丰富资源。
此次哈尔滨爆火“出圈”,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博物馆游。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史馆,人们体会征服太空等科技和工业壮举;在东北林业大学的森林博物馆,人们感受林业开发和森林的秘密;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和伍连德纪念馆,人们了解医学的进步历程以及人类与瘟疫抗争的历史。所以,工业化时代的大量成就,恰恰是哈尔滨进入信息社会和后现代社会后的宝贵资源。一时的火爆或许有偶然的因素,但哈尔滨确实具有支撑城市荣光的丰富底蕴。
近年来,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已经将创意设计产业确立为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数字经济并重的现代产业发展引擎,自觉以创意设计赋能传统的工业和农业,这也正是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顺势而为,于是才有了当下南方“小土豆”的体验和赞美:“哈尔滨不愧为创意设计之都。”
以体验经济满足“意义消费”
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生产和消费的着眼点也多有不同。工业时代生产和消费的对象,当然是商品或者服务所提供的实用功能。信息时代,生产和消费越来越增加了信息和意义的内涵,或者说商品或服务越来越重视其符号性质了。不仅商品本身,比如品牌标签具有了符号功能,消费则更是变成了对符号的消费和意义的消费,比如赢得尊重或者与时尚名人经历同样的情境等。所以,商品和服务必须具有独特的符号功能、意义功能,能够营造情境意义,引发联想,帮助建构个体与世界的关系。由此才能开启市场,获得更多的收入。
发展新经济就是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更多精神需求的实现。在领会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殷切嘱托过程中,黑龙江和哈尔滨准确地把握了市场和消费社会中的网民心理,因应了大众旅游升级的新需求。于是面对这波流量,当地接住了这“泼天的富贵”。
必须指出的是,商品和服务所附加的意义及其象征性,主要是由大众媒体承担和主导的。比如黑龙江旅游最著名的“打卡地”——“雪乡”,当年恰恰就是因为《爸爸去哪儿》那一档大型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而一战成名。许多网民的黑龙江想象,则来自于香港导演徐克的3D版影片《智取威虎山》中对大森林的震撼呈现。
这一次则是各个短视频平台,成就了哈尔滨的时尚和人气。松花江上的热气球、索菲亚教堂上升的人造月亮、烤地瓜配勺、台阶铺上地毯以及冻梨摆盘这些细节,均被社交媒体博主选择成为象征性事件,引发人们心驰神往,进而升级为时尚与流行的符号,于是四面八方全国各地的“小土豆”们不约而同地共赴一场“符号的盛宴”。然后在超现实的体验中,在冰雕雪塑的童话城堡中,体验并分享由媒体创造、讲述的故事和意义。
工业产能的强大,休闲时间的增多,以及心灵深处对新奇意义的永恒渴望,所有这些都提示城市、社会和企业,要为增加符号、象征和意义的需求提供生产和服务,满足现代人更多的体验与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市场、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