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关于尔滨“初代顶流”,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关于尔滨“初代顶流”,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来源:黑龙江日报2024-01-13 21:03

点击观看视频

  “人家小砂糖橘

  都回广西老家等快递了

  黑龙江都拿特产蔓越莓

  当回礼往南方寄了

  其实说起特色水果

  尔滨的还有个‘初代顶流’

  ↓

  冻梨!”

  还记得哈尔滨

  是从啥时候起

  被称为“尔滨”的吗?

  是从冻梨

  这种能砸钉子的北方“硬汉式”水果

  被切片摆盘,以花一样的品相

  招徕外地游客

  引得本地人大呼:

  “尔滨呐,你让我感到陌生时开始的

  一开始,这种摆盘

  只是为了服务初来乍到

  对冻货吃法不甚熟悉的南方“小金豆”

  毕竟……

  愣是让游客们凭一“嘴”之力

  把冻梨吸成“冻梨.zip

  这就不光费嘴了

  对肺活量也是种考验

  左边这位的“冻梨压缩包”还算大小合适,右边这个……

  难怪有网友发问:

  “我那行李能不能帮我抽个真空?

  网友可以开玩笑

  尔滨却不忍心让游客费劲

  后来这冻梨的“造型设计”

  甚至随着服务意识的飞速升级

  逐渐“卷”到了不受控制的地步

  眼瞅着十六宫格都要装不下了

  啥?你说右上角混入了

  一个奇怪的造型

  不是摆盘,是“挂杯”?

  来,上个大图!

  这是“冻梨特饮”的一种

  最近内卷大潮从“吃冻梨”

  涌向了“喝冻梨”

  冻梨美式、冻梨拿铁

  制霸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咖啡界不说

  又有“冻梨·花”泡的茶横空出世

  惊艳了游客的同时

  更惊呆了本地人:

  “切块儿切片儿也就算了

  这咋还雕上花儿了?”

  “冻梨自个儿也没想到

  有朝一日能这么高雅吧?”

  雅致的冻梨雕花

  还“吃喝两用”,文武双全

  文能杯中绽开芬芳

  武能孜然辣椒全放

  这种“神秘”的新吃法

  甚至还有甜口、咸口可供选择

  让本地人直呼:

  ”谱了!

  事实证明

  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尔滨做不到

  冻梨雕花之后

  带有冻梨和奶油夹心的

  冻梨蛋糕又上了热搜

  “冻梨蛋糕” 图片来源:抖音@哈尔滨面包的日尝

  至此,冻梨“已成艺术”

  网友感慨:

  尔滨呐,你对游客

  是不是有点儿“溺爱 了?

  有关冻梨的“神展开”

  已经梳理得差不多了

  现在,让我们回到故事的最初

  来看看“冻梨”为什么能成为

  尔滨乃至整个大东北的“顶流”

  当然还有一个更严肃的问题

  在成为“艺术品”之前

  这玩儿到底咋吃啊?

  冻梨的起源

  东北地区的冬天漫长寒冷

  从进入11月到转年3月前后

  气温基本都处在零下“冷冻区”

  出了屋儿,外面就是天然“大冰箱”

  而且现在家用的冰箱

  冷冻室温度一般才零下18摄氏度

  东北的冬天却能冷到

  零下二十甚至零下三十多度

  这样的超低温可以达到

  冰封鲜甜的“速冻”效果

  如此特殊的气候条件

  加上过去冬天能吃着的东西有限

  在东北,冻点儿啥是储备

  不冻点儿啥是浪费

  因此,当地人素有爱吃冻货的习俗

  冻梨、冻柿子、冻黄桃都是个中翘楚

  冻梨的历史追溯起来足有一千多年

  辽代的契丹人就开始吃了——据文献记载,契丹人将秋季野生梨果实采集后,置于寒冷的户外,用冰雪覆盖,将其冻实,冻藏起来,以便在冬季食用。

  吃了一千多年

  总结了这么多经验

  那啥梨冻出来最好吃呢?

  一般人的答案是

  ……

  当地产啥梨就冻啥梨

  但我们那一万字的素材里

  还真有农科人员关于

  冻梨品种的分析研究

  图源:王阳,王文辉,佟伟等.基于色香味与质地的冻梨品质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

  上图就是科研人员证实的

  三种品质较好的冻梨

  从左到右分别是

  冻南果梨、冻尖把梨、冻花盖梨相关研究显示,经过冻藏后,三种冻梨的香气变淡,单糖、单酸组分含量有变化,但 总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总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冻花盖梨、冻尖把梨的表现尤其明显。冻藏过程中,冻梨的细胞结构被破坏,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与氧气结合,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发生 酶促褐变形成有色物质,这就是冻梨表皮为黑色的原因。

  小编试着解释了一下

  科研人员的意思

  大概就是告诉我们

  这梨一冻完,虽然香味儿淡了

  但酸味儿也淡了

  只剩下“嘎嘎甜”

  与鲜梨相比别有一番滋味

  为了这份舌尖上的甜蜜

  那冻黑的皮儿

  磕碜点儿就磕碜点儿吧

  冻梨的“传统吃法”

  知道了冻梨为啥好吃

  终于可以说说

  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是咋吃冻梨的了

  关键的步骤,在于一个字

  “缓”(当地人读一声,huān

  简单来说

  “缓”就是用凉水浸泡冻梨

  “缓缓地”解冻

  以避免化冻过程中失水过快过多

  把冻梨整得干巴巴的

  失去了“灵魂”

  心急吃不着好冻梨

  如果你能抽出耐心

  “缓冻梨”就是个很美妙的过程

  冻梨果肉的冰点低于零度

  泡在冷水里,因为冷热交换

  冻梨表面会形成一层晶莹的冰壳

  用勺儿把冰壳敲碎了即可食用

  在很多东北孩子的记忆中

  给冻梨去冰壳

  也算是一桩童年趣事

  咔咔把冰敲开

  再把质地变得柔软的“黑梨”

  咬开一个角

  就可以边嘬汁水边吃果肉

  品尝沁凉清甜的“冬日特供”啦!

  有尔滨网友表示

  如果冻梨“缓”到位了

  能切开拿勺儿舀着吃

  口感犹如冰沙

  可谓美味的最高境界

  文艺作品中的冻梨

  东北作家常写冻梨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过

  迟子建在她的散文里写过

  前年那部改编自梁晓声同名小说的

  “东北风”电视剧《人世间》里

  冻梨也是经常出镜的

  “年货果品”“冬日一盼”

  冻梨当然

  不光见诸东北作家笔端

  我们在草地周刊11年前的报道里

  翻到了爱研究“京味儿”“京范儿”的

  文化学者崔岱远写的冻梨——

  如今,尔滨带火了东北文旅

  “卷上天”“梨大谱”的各种吃法

  其实是当地人在想方设法地

  将昔日黑土地上“特有的快乐”

  分享给八方来客

  11个“小砂糖橘”来东北游学的时候

  网友为了核对人数

  做了上面这张图

  守护孩子们的警察叔叔

  一人头上顶了个大冻梨

  乍看有点想笑,细想又很有理——

  叔叔们对小朋友的保护

  可不就是主打一个:

  贴身行“dòng”,寸步不“”?

  “外表粗犷不羁,内心柔软细腻”

  如果以这十二个作为文章结尾

  您猜我们是在形容啥?

  冻梨、尔滨、

  还是可爱的东北人?

  “莫言个头小,雪后冻梨白”。

  更多精彩推荐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编辑:薄勋

  审核:孙达

  统筹:孙佳薇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中国|美丽的河套灌区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不断加速突破并重塑着农业新格局。
2025-05-29 08:51
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2025-05-29 08:50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但又和正常生物过程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2025-05-29 08:48
围绕计量测试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集中重点单位、强化协同创新,大力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
2025-05-29 08:47
研究发现,温室内的湿度变化首先为病原菌孢子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025-05-29 08:21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