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个多世纪历史积淀!承办亚冬会,哈尔滨当仁不让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一个多世纪历史积淀!承办亚冬会,哈尔滨当仁不让

来源:哈尔滨日报2023-07-06 16:43

  申办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让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冰雪记忆”在炎热的夏日里再度被点燃。作为一座拥有超过100年冬季运动发展史的冰雪文化名城,哈尔滨是欧洲现代冰雪运动进入中国的第一站,承载着国人对于冰雪运动绝大部分的历史记忆。申办2025年亚冬会,更像是历史交予这座城市的光荣使命,让哈尔滨成为亚冬会的“天选之地”。

  拥有百余年冰雪运动发展史

  哈尔滨曾创下多项全国第一

  今年2月,在哈尔滨进行的第四届中国冰雪运动发展高层论坛和中国现代冰雪运动登陆考证研讨会上,50多位与会专家学者确认,玉泉北极滑雪场大约建设于1910年,1918年进行改造,于1928年举办了大规模的滑雪比赛。这里也被认定是欧洲现代冰雪运动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和中国现代冰雪运动场地,哈尔滨市阿城区是中国现代滑雪运动登陆地。

  哈尔滨与冰雪运动的缘分,也在此时正式被开启。

  据《黑龙江体育志》记载,中国近代滑雪运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俄国传入中国。由于中东铁路局设在哈尔滨,在铁路沿线修建了多处滑雪场。依据当时的广告和报刊记载,周末滑雪和火车票捆绑营销,通过预售预购可以在火车票上给予价格优惠,同时滑雪场也凭火车票给予滑雪优惠。不难看出,滑雪在那时已经成为不少人参与体育运动的首选。而同时引发的,便是冰雪运动装备销售的火爆——冰鞋广告登上了哈尔滨的体育杂志和俄文报纸。

  在那之后,哈尔滨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史上又书写了多个第一——

  1907年,红星体育场内开设滑冰场,这是中国第一块用于比赛的滑冰场;

  1909年,哈尔滨网球和速滑协会成立,成为中国首个速滑协会;

  1938年,哈尔滨举办了首届冰球锦标赛,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冰球比赛。

  1940年2月,哈尔滨举行了城际冰球比赛,也是中国举办的首次城际冰球比赛……

  构建完善的管理保障体系

  冰雪融入哈尔滨城市血脉

  虽然坐拥天时、地利等优势条件,但促成哈尔滨冰雪运动迅猛发展的,绝不仅仅是靠天吃饭的运气,更多的是凭借哈尔滨冰雪人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从零探索、卧薪尝胆的勇气。

  如果说在20世纪初,冰雪运动在哈尔滨拥有了雏形和一定的人气,那么上世纪50年代,冬季项目则在哈尔滨迎来了新一波发展热潮。彼时,冰雪已经成为了哈尔滨城市文化中不可替代的标志性符号,这座北国冰城更是承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五届全国冬运会,还在1954年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冰上训练班,设有速度滑冰队、花样滑冰队和男子冰球队。

  经过近70年几代冰雪人的努力,哈尔滨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训练和物质保障体系,并在一些重点项目上打破了欧美国家的垄断地位。其中申雪/赵宏博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取得的花滑双人滑金牌,以及张虹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取得的女子速滑1000米的金牌,均为各自项目中国代表团在冬奥历史上获得的首金,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22年2月,冬奥会首次在神州大地举办,北京也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以任子威、张雨婷、隋文静、韩聪为代表的哈尔滨健儿在家门口凭借出色的发挥,为中国代表团取得了3金1铜,为中国冰雪军团创造历届冬奥会最佳战绩,画上了属于冰城哈尔滨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历史渊源来说,哈尔滨与冰雪运动结缘已经超过一个世纪,冰雪运动文化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血脉。从竞技成绩上说,哈尔滨身为“奥运冠军之城”“中国冰雪运动摇篮”“中国冬季项目领头雁”,在冰雪运动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市民的情感上看,作为中国首个曾举办亚冬会的城市,对于亚冬会再度光顾哈尔滨,冰城市民热情期盼,也有信心为亚洲奉献一场“简约、节俭、精彩、绿色”的亚冬会。

  申办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冰城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哈尔滨已经准备好了!

  记者:张堃雷

  责任编辑:孙婷

  审核:董景峰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