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谁能证明“宇宙的尽头是东北”?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谁能证明“宇宙的尽头是东北”?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2-11-29 10:22

  来源:整理自11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原标题:《黑土地上,新农人锄禾记》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聪、魏弘毅、杨思琪、王鹤

  脱口秀里说宇宙的尽头是东北由此类推东北的“尽头 就是大片的金黄田野

  黑土地上的大豆田。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聪 摄

  从太空俯瞰地球东经125度到127度北纬44度到49度的地方是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的中国东北黑土地

  在过去几年里学成归国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姑娘“娶妻随妻”从河南搬来的“东北女婿”还有从各大城市、从各自岗位上返乡创业深翻黑土地、扎根田野间的年轻人……在“宇宙尽头”拥有了统一的身份 东北新农人

  90后东北新农人邢碧玉在田间查看大豆长势。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聪摄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看这些新农人如何用自己的努力

  证明东北黑土地不只是“宇宙的尽头”

  更是“人生的舞台”

  我们从他们当中选出了几位“种米姑娘” “米雪新农人” “姚疯子”……

  他们不是脱口秀舞台上的流量明星却凭借自己的勤劳汗水和互联网技术 让千百年来“锄禾日当午”的传统农业模式呈现出颠覆式的创新变革为农村带来新机、为农业引来“流量”

  不肯“踏实儿”当老师的三孩妈妈如今是最帅气的“种米姑娘”

  “你就稳当儿地

  踏实儿地(东北话)当老师!

  农活很辛苦

  市场也不是那么好做!”爸爸的劝阻在“犟”闺女陈雨佳这儿被判定“无效”她要回家乡、回农村谁也拦不住这个皮肤黝黑的“90后”一头利落短发走路带风,尽显帅气看不出是三个孩子的妈

  出生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的陈雨佳如今被村民称为“种米姑娘”

  黑龙江省宁安市,陈雨佳在田里查看稻谷晾晒情况。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魏弘毅摄“市面上那么难吃的米还能1斤卖出几十块、上百块的价 我们这么好的米却只能20斤、50斤地卖我想回乡,帮助村民们卖大米!”凭着这股子倔劲儿她把城市里有编制的高中体育老师工作一辞在2017年回乡种大米

  渤海镇虽然不比“大城市”铁岭有名气却是“石板大米”的正宗产地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岩浆流淌凝固形成玄武岩地温比一般稻田高出2-3摄氏度加之镜泊湖的优质水源灌溉这里水稻生长环境极为优越

  “黑龙江不缺农民,但是缺会营销的新农人;村里不缺好产品,但是缺好销路”从抖音直播带货到扩大有机种植面积再到养殖稻田鸭和稻田小龙虾……陈雨佳干得风生水起

  陈雨佳的女儿在玩稻田里捞出的小龙虾。受访者供图她注册成立的公司已经吸引两名“90后”一名“80后”投身乡村让乡亲们的好米 从“宇宙尽头”走向天南海北

  因为爱情而来的“上门女婿”决定留在“米雪飘香”黑土地

  2015年,河南小伙杜坤鹏为了爱情追到“宇宙尽头”结束了他的北漂生涯

  这年春节前夕女朋友张雪老家有事急等着用钱可秋收新下的米还没卖出去为什么品质上乘的五常大米会销售难?

  出生在五常大米产地的张雪为了破解 “好粮愁卖”决定返回家乡却遭到父亲强烈反对

  “在大城市,就是捡垃圾也是城里人!”父亲的话不仅没挡住她甚至还招来了“上门女婿”

  张雪在直播间内做直播。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魏弘毅摄如今在张雪的直播间各式各样的直播设备装了整整一箱子从做直播、谈客户拍短视频“段子”做起张雪现在开始尝试认养模式在收益覆盖农民成本的基础上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管理认养地块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双丰收

  在短视频“段子”里妻子张雪的身份是“米雪新农人”杜坤鹏则经常扮演 “被老婆拐到东北的河南人” 视频里的“人设”当然以玩笑的成分居多在现实中从发展农文旅融合到修建亲子庄园他对两口子的事业 有着一整套规划和想法

  在张雪老家,五常市卫国乡长安村,水稻种植户在收获粮食。

  或许是在因为爱情辞去北京工作的那一刻或者是从车站把一袋一袋的大米“生扛”到两人门市铺的那一刻杜坤鹏早已决定留在这片黑土地在他看来,自己的命运早已和这片黑土地紧紧捆绑在一起 正是这片黑土地在帮助他和爱人完成生命中一次重要的成长

  姚宏亮在田里查看水稻长势。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魏弘毅摄给稻田贴膜的“姚疯子”让“趴窝一号”成为 “传奇”

  宇宙里有没有外星人?谁也说不清楚但在“宇宙尽头”村民们发现一个给田里“贴膜”的“外星人”

  故事要从2003年说起那年哈尔滨市延寿县小伙儿姚宏亮的父亲生病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的他辞职回老家不经意间发现地里飘来一片装肥料的编织袋被袋子压住的一小片稻田一点杂草也不长

  于是他开始在自家田里做实验给稻田“贴膜”让土地不长杂草从而保障粮食生长周围的乡亲从来没见过人给地里“贴膜”觉得碰到了“外星人”

  有人说他“狗长犄角——尽整羊(洋)事儿”还有人拿他打趣

  “你挺有先见之明啊

  知道这稻子要趴窝(东北话,倒伏)

  怕稻穗粘上泥,特意铺些膜!”“姚疯子”的外号和他的“趴窝一号”从此“名声在外”

  “姚疯子”不仅钻研覆膜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还自制农机实现覆膜插秧一体化为了不妨碍别人家正常插秧 他总是等别人插秧完了才到地里组装机器开始干活儿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姚宏亮罗翠华夫妇的大米加工车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魏弘毅摄没想到他一门心思捣鼓出来的“覆膜田”不仅增收还获得了专利如今姚宏亮的合作社真的在当地闯出了大名气 合作社有430多户社员负责经营1.2万亩高品质的有机水稻“趴窝一号”成了“宇宙尽头”的“传奇”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农机正在进行翻地整地作业。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魏弘毅摄

  宇宙或许没有尽头新农人脚下定有奔头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一组数据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已超过1100万

  根据综合测算一个返乡创业项目平均可吸纳6到7位农民稳定就业提供17个灵活就业岗位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是新农人对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重塑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农机正在收割玉米。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魏弘毅摄他们深耕沃土,通晓农技是网络达人,具有互联网思维他们推动发展集约经营农村电商、农文旅融合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新元素

  “米雪新农人”张雪行走在家乡的稻田里。 受访者供图

  他们的选择是基于自己梦想与价值的实现更是基于对这个时代的信仰是期盼百姓致富的朴素情感更是希冀“粮食稳,天下安”的美好愿景

  陈雨佳拍摄的家乡上官地村的田野。受访者供图无限漫长的时间没有尽头的宇宙 对一个生命个体来说也许是永远无法丈量的维度然而这些新农人们 却在脚下的每一寸黑土地上找到了他们存在着、生活着、向前奋斗着的意义

  监制:姜锦铭 | 责编:刘小草、吉玲、刘梦妮、雷琨、赵岑 | 校对:饶小阳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