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日前,2022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官方获奖结果在法国巴黎凡尔赛门巴黎展览馆正式公布,东北林业大学NEFU_China团队获得赛事金奖,这也是学校获得的第7枚该项赛事金奖。
在此前一周,这支团队还获得国际定向进化大赛(iDEC)金奖,这也是亚洲高校首次获得iDEC赛事金奖。同时,团队还获得iDEC大赛的最佳网页制作、最佳演讲、最佳筛选系统、最佳分子进化机器、最佳分子进化结果等五个单项奖,两个赛道奖,以及多个提名奖。
什么样的团队,在与国际国内众多名校参赛队伍同台竞技中笑到最后,连续斩获2项国际顶尖科技赛事金奖?今天,松松杉杉带你揭秘东林人身边的这个超牛团队——NEFU_China,和他们今年的参赛故事。
NEFU_China团队团队介绍——群英荟萃,人才相聚 PART01
iGEM比赛是国际合成生物学领域中的顶级赛事,今年共有来自将近50个国家的346个团队参赛。iDEC比赛是达尔文的母校——爱丁堡大学于2021年为纪念达尔文环球航行190周年开始举办的,是定向进化领域的国际顶级赛事。定向进化领域的研究成果曾获得过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获奖者实现了酶的定向进化,造就了生物催化第三次浪潮,使得酶促生物合成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iGEM结果
iDEC结果
这2个顶级比赛的特点就在于,虽然是生物科学竞赛,但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比赛团队需要具备深厚的生物科学专业素养,同时具备顶级的思考课题能力、文献阅读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完成实验能力、网页制作能力、视频剪辑与动画制作、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英语口语能力……
正因如此,NEFU_China团队以生命科学学院为主体,成员们来自林学院、奥林学院、信息学院等多个学院。每年的团队招录环节就像海选,经过初步选拔,对入选人员进行一整个假期的培训、考试、实验操作,再进行选拔……目前,在指导老师王鹏超、隋广超和滕春波的带领下,团队规模在40人左右。
“成员选拔的一个环节就是寒假培训,强度非常高,前十几天都是在上课的状态。每天早上八点开始上课,晚上还有组会。课程难度也很大,很难听懂,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自主学习。这和一个大学生的寒假生活似乎很难联系在一起。但经过一整套完善的培训,我们都收获了很多,成长很快,收获很大。”团队成员陶凤琳回忆说。
据悉,今年NEFU_China还会与中国药科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的团队进行假期培训的合作,为同学们搭建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赛前准备——不懈探索,明晰方向
PART02
备战比赛,制定参赛的课题尤为重要。团队成员一起头脑风暴,提出数个课题与方向,最终经过无数次研讨与完善,选定某一方案,但课题做到一半却又发现受制于技术条件等,该选题“此路不通”,团队成员需要另起炉灶重开张,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比赛就像大海中寻找宝藏,一个个方案、一次次潜水、一次次无功而返,再一次次重新打开‘藏宝图’优化寻宝方案,而课题的选择与论证还只是这场寻宝活动的‘藏宝图’设计阶段”,团队成员李佳宁感慨说。
今年团队的iGEM参赛项目是一种基于YeastFab的标准化DNA组装平台。团队以课题“酿酒酵母的标准化DNA组装策略”参赛,项目致力于酿酒酵母的标准化DNA组装策略,以GoldenGate DNA重组技术为基础,为进一步实现DNA重组的标准化、自动化、机械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iDEC比赛中,团队以课题“双向筛选系统筛选PobR突变体获得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传感器”参赛,项目通过对突变体库巧妙地运用正向、负向两轮筛选,成功筛选出对4-羟苯丙酮酸和苯丙酮酸高响应的PobR突变体。
当初,这两个选题确定后,团队成员便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备战。从寒假开学返校开始,大家紧锣密鼓地开始做实验,同时进行论文与presentation的准备……
比赛阶段——齐心协力,共克难关PART03
以坚持的舟楫,方能于困难的洪流中愈行俞远。iGEM和iDEC比赛全程有着将近一年的备战时间,这十分考验团队成员的恒心与毅力。
在漫长的参赛时间里,NEFU-China团队成员日夜兼程,奔波忙碌,在无数个夜晚诞生了无数个实验数据。同时又由于赛题研究的不稳定性,团队成员时常面临着实验现象与理论相悖的问题。很多时候队员们无法用现有的理论去解释出现的现象,团队成员郑力铭称之为“未解之谜”。“就好像你把一杯水倒进水壶里后它仍然是水,但是当你把这杯水倒进水缸里,它就变成了一杯咖啡。”但一次又一次的原因分析和重复实验让团队跨过了一道又一道失败的坎,这也为团队增加了宝贵的经验值。
备战比赛阶段还考验着团队的默契协调程度。在实验研究向前推进的同时,也有几名小组成员在另一边负责论文的同步撰写。在半个月的期限里,论文总共经过了30余次的修改,大到语句中的专业术语,小到字符字号的格式。
除了实验研究之外,建模也是团队参赛的必要项目。在一个平常的晚间组会,郑立铭突然被叫走接手建模任务,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短短的1个月内,在建模组成员的齐心协力下,建模任务也圆满完成。前后的海报制作、网页设计等多媒体相关的展示环节也集团队的智慧顺利推进。
比赛的日子终于到来,一周之内,iDEC和iGEM大赛相继开赛,在团队的充分准备和完美配合下,大家在比赛的重头戏——现场答辩环节进行的非常顺利。
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印度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爱丁堡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在比赛中碰首,与这些世界顶级名校同台竞技,压力可想而知。但团队成员李佳宁以一口流利的英语,在答辩现场酣畅淋漓地讲述团队研究的成果,以自信的姿态在世界舞台展示着东林学子的风采,那一刻,团队每一名成员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与骄傲。
从傍晚到深夜,在漫长的评奖等待环节,团队成员心里既焦灼又平静,他们需要最终的正式结果来诠释自己的胸有成竹。当金奖的名单上出现NEFU-China时,成员们的欢呼声冲破寂静的夜空,好像所有的初心与梦想在此刻插上了翅膀飞翔。
再回首,当提到是怎样熬过这样长时间、高强度的赛制准备阶段时,团队的所有人几乎不约提到了两个词——坚持和态度。“当你不知道路在何方时,就记住路在脚下,踏踏实实地去做就可以了。”郑力铭说道。
当面对迷茫的课题、跟不上的实验操作、自我怀疑等等困难时,大家给出的答案是摆明“态度”解决困难。他们从一开始就告诉自己一定一定要做这件事情,不会给自己留任何后路,任何时候都不动摇。没有什么其他的捷径与通关秘籍,只是先把手中已经选择的事情做下去。
原来,金牌的答案早就写在那些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汗水中,融在东林人认准了就干下去的血脉基因里。
赛后感想——满载而归,感恩成长PART04
在采访中,队员们表示他们获得的荣誉与学校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学校在资金,设备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都给予了他们最好的支撑。同时,他们还谈到十分感谢团队的老师和学长学姐摸索建立的完整的培养体系,使他们从最开始的实验“小白”慢慢变得对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流程十分熟练。
如果说学校和学院的支持是他们的底气,那么王鹏超、隋广超、滕春波三位指导老师就是他们实验之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了他们前行的道路。在整体设计和规划、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实验结果、文章修改等各环节、各方面,指导老师们都会严格帮团队把关,指导同学们分析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大家说,“每当看到老师的无私付出,就更加坚定了要把这个比赛做成功的决心。每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起老师给予的期盼和鼓励,就觉得我们不能辜负老师们的期盼,要继续坚持下去。”
指导教师—王鹏 超教师
指导教师—隋广超教授
指导教师—滕春波教授
学长学姐的鼓励和帮助也增加了团队在黑暗中前行的勇气。梁瑶瑶、杜虹萱、宋超男等一众学长学姐为了团队项目的顺利推进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团队队长李佳宁谈到在最后一个月里,时间紧任务重,会感到压力很大,“所有人都在不舍昼夜地做实验,有时候有人晚上9点10点开始做,做完就第二天的早晨六七点了,然后再赶着去上课。”在这压力山大的时刻,学长学姐们的温暖鼓励使她能在紧张的备赛阶段及时调整好心态,“感谢学长学姐对我和整个团队的帮助,在我们最难的时候,学姐们的温暖常常使我偷偷泪崩!”
在这个40余人的大家庭中,比起“困难”、“难熬”,大家更乐意用“有趣”、“满载而归”来命名这段一起奋战的经历。在团队中,他们收获了友情或是爱情,以及系统的科研训练带来的多方面的能力提升。
“感谢这个比赛让我们相遇!让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成就,最终获得我们梦寐以求的荣誉。”“这个比赛让我坚定了我的研究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会选择生物相关领域。” 这段经历激发起大部分队员对生物研究的热爱,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队员保研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成了团队成员最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一句话,这是老师一直在和他们强调的话,“因为你不坚持到最后,你永远不知到自己的潜能有多大 !”永远相信自己,决定要走的路,每一步都值得纪念,永远不要退缩,永远热血,永不言败。
最后
祝愿NEFU_China的队员们
能够继续坚持自己的心之所向
踏平坎坷
继续兴致盎然的与世界交手
一直走在开满鲜花的路上
NEFU_China团队
NEFU_China团队人员名单
姓名 |
学院 |
姓名 |
学院 |
李佳宁 |
生命科学学院 |
张秋慧 |
生命科学学院 |
袁鑫瑶 |
生命科学学院 |
胡益旖 |
生命科学学院 |
陶凤琳 |
生命科学学院 |
李轩野 |
生命科学学院 |
杨旸博慧 |
生命科学学院 | 逯书安 |
生命科学学院 |
李佳乐 |
生命科学学院 | 刘畅 |
生命科学学院 |
靳茜雯 |
生命科学学院 | 郭浩楠 |
生命科学学院 |
朱玥彤 |
生命科学学院 | 张瑞琳 |
生命科学学院 |
王雨竹 |
生命科学学院 | 赵涵 |
生命科学学院 |
李琦 |
生命科学学院 | 林文昊 |
林学院 |
姓名 |
学院 |
姓名 |
学院 |
魏晓雅 |
林学院 | 荆一博 |
奥林学院 |
李子钰 |
林学院 | 康馨月 |
奥林学院 |
卢艺伟 |
林学院 | 宋煜 |
奥林学院 |
吴振棣 |
林学院 | 王伟 |
奥林学院 |
昊宇 |
林学院 | 王子楚 |
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
郑力铭 |
奥林学院 |
高煜霖 |
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
董承杰 |
奥林学院 | 刘佳璇 |
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
曹霖珊 |
奥林学院 | 应孜 |
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
樊彦哲 |
奥林学院 | 卢佰奇 |
机电学院 |
感谢李佳宁同学提供的团队 成员名单
出品 | 新闻中心 东林新媒体
编辑 | 黄欣雨 刘鹏程 姜水晗 夏 霦 张家玮 朱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