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防控一线|郑东梅:社区居民的“主心骨”,疫情防控的“一块砖”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防控一线|郑东梅:社区居民的“主心骨”,疫情防控的“一块砖”

来源:掌闪大庆2022-11-10 14:34
防控一线|郑东梅:社区居民的“主心骨”,疫情防控的“一块砖”

  不是在打电话

  就是在接电话

  这是高新区黎明街道阿斯兰社区

  副主任郑东梅

  每天的工作写照

防控一线|郑东梅:社区居民的“主心骨”,疫情防控的“一块砖”

  到单位先打一圈电话安排工作,成了郑东梅每天的习惯

  早上6点出门

  晚上10点仍未结束

  11月9日,郑东梅早上六点多出门,到单位第一件事儿就是查看当天哪些人员可以解除居家健康管理;分配前往各个采集点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直至晚上十点,郑东梅的工作仍然没有结束,“我还需要跟社区领导汇报一下当天的工作情况,沟通一下明天要开展的工作,然后跟数据人员再核对一下第二天需要入户的人员信息,统计一下存在风险的楼栋信息。”郑东梅向记者详细地讲述着自己当天的工作内容,虽然忙起来的时候饭也顾不上吃,每天10多个小时的超长“待机”工作,但对郑东梅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她已经习惯了,“所有的事儿都安排好了,才能踏实回家。”

  微信好友从300人增加到1920人

  几乎都是居民

  郑东梅,是高新区黎明街道阿斯兰社区副主任,分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2021年11月入职社区工作,一年以来,全家人渐渐地知道了郑东梅忙,家里有啥事儿从来都“指望”不上她,因为即使找她说说话,都很不容易。

  郑东梅的确忙,这一点,从她微信好友中可见一斑。

  小区临时管控期间,买药、购燃气、购买婴儿奶粉、炉灶维修、马桶堵塞、生活必需品购买、医疗救治……哪一样都不能等。为了方便居民,郑东梅把电话和微信都留在了几十个居民群里,她的微信好友人数,一下子从300人增加到1920人。

防控一线|郑东梅:社区居民的“主心骨”,疫情防控的“一块砖”

  晚上10点,办公室有些凉了,郑东梅披了一件衣服忙碌的接听电话

  各种电话,从清晨响到午夜,还有语音、视频电话,最多时,一天得接200多个,有报备的、有咨询的、有求助的……电话24小时开机,手机从不离手。

  很多个夜里,手里的活儿忙完了,放松下来的郑东梅累得不想回家,只想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即使这样,她也从未不接一个电话,从未漏回一条微信。

  啥啥都得会

  她是社区疫情防控的“一块砖”

  社区的活儿,不怕累,就怕人手不够。郑东梅说,虽然自己是做“后勤”的,但人手不够时,她也会亲自上阵。

  有一次社区核酸检测,一个采样点的志愿者怎么等也不到,没有人扫码,护士和居民们都在焦急地等着。郑东梅见此情形,回到社区穿上防护服,跑到核酸采样点亲自扫起码来。

  还有一次运送物资,由于东西多而志愿者有限,一时忙不过来,有的居民急得一遍遍在群里催。

  郑东梅拿过物资单,对照着居民群里的信息,领走了十几户的“加急单”,然后推着购物车跑了五六栋楼,提前把物资送到了居民手中。

  “我就是疫情防控‘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郑东梅坚定地说。

  居民认可

  让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有一次上门做核酸,一位热心的阿姨非要给我们东西吃。我们告诉她穿着防护服不能脱,她就把吃的装起来让我们带走,好说歹说才做通阿姨的工作……”郑东梅一边回忆一边笑了,社区工作的确又苦又累,但是所有的辛苦,在居民送来的一面面锦旗面前,在微信里一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面前,都变得很值得。

  1.gif

  疫情仍未消散

  坚守仍在继续

  她,仍在带头冲锋、恪尽职守

  守护着社区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让我们向郑东梅道一声:

  辛苦啦!

  撰文 |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晨晓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