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我们牢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让我们牢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来源:龙头新闻2022-10-25 17:11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不能忘却,精神代代相传,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老年日报记者联合特约通讯员采访了4位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带您走近曾经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听听他们有过哪些难以忘怀的战斗经历和故事?历经72年岁月变迁,那段战争岁月又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

让我们牢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96岁王树林:32725发炮弹支援上甘岭战役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熟悉而有力量的旋律从古城宁安市江南乡的一户口农家小院里传出。72年前,无数“最可爱的人”唱着这首战歌踏入抗美援朝的战场,在国力和军力极不对称的情况下击败了强敌。在这支英雄的部队里,有一名年轻的战士叫王树林,他1947年参军,在解放四平战斗中光荣入党。

让我们牢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96岁王树林

  战场上,王树林从步兵被调到炮二师成为一名炮兵,“在上甘岭战役,我们炮二师与4个营密切配合,仅炮弹就消耗了32725发,有力支援了步兵的战斗,为上甘岭取得胜利做到了重要的保障。”如今, 96岁的老英雄王树林每每讲到他与战友们如何炮轰敌军,为步兵冲锋开路、扫清障碍的故事时,都会眼含激动的泪花。在上甘岭战役中,王树林荣立个人一等功,在长津湖战役中荣立集体二等功。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有一件事在王树林心中一直挂念着,当年在朝鲜他和战友们从战火中救出了一个朝鲜小女孩,他至今还保留着和那小女孩的照片。他说,我志愿军战士纪律严格,和战地的百姓结下了浓厚的友谊,现如今每当看到这张老照片时,都会想到那些出生入死的战斗场景,想到身边牺牲的战友,想到今天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来之不易。

让我们牢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王树林与救下的朝鲜小女孩

  87岁谌贵福:永远冲在最前头的侦察兵班长

  谌贵福今年87岁,黑龙江牡丹江人。16岁时,他便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光荣行列。虽然年龄小,但在战斗中谌贵福却表现得十分勇敢,在战场上他始终冲在最前头,他出色的表现也总是能受到首长的表扬。后来,他被选为所在部队的侦察兵班长,依然带领战友们战斗在最危险的前线。

让我们牢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谌贵福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1953年12月的一个夜晚,谌贵福和三位战友借着月光到敌人前沿去侦察。作为班长的他走在队伍的最前列,突然他发现脚下踩上了地雷,来不急多想,他大声喊道:“快卧倒!”话音未落,只听一声巨响,他和三位战友同时倒下。当谌贵福从昏迷中醒来时,他满身鲜血直流,右腿被炸伤。另外两个战友,一个耳朵炸没了,一个眼睛炸瞎了。

  寒冷的冬天,四名受伤的战士躺在血泊中互相鼓励,用虚弱的声音向后方部队喊话,请求救援。由于地形复杂,救援部队经过很长时间才找到已经昏迷的他们。

  讲到这里,谌贵福眼里早已噙满了泪水,他说,是战友们用担架把他们抬回总部医院去治疗,他永远不会忘记是战友们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经过无数次的手术,他的腿算是保住了,但走起路来却是一瘸一拐的,至今他腿上还残留着许多无法取出的弹片,每到阴天下雨,都腿疼难忍。“疼,但值得!” 已值耄耋之年的老人眼神却十分坚定。

让我们牢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87岁谌贵福(左一)

  92岁魏永信:难忘救我性命的战友们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92岁的魏永信是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他将青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被誉为军营里“红色的希望”。

让我们牢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魏永信给社区的孩子们讲述战场上的故事

  魏永信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出生,13岁的他就加入了部队的儿童团,并被部队首长委任为儿童团团长,他和小团员们一起为部队送粮食和弹药。后来,他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行列。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他出生入死,被炮弹炸得全身都埋在土里,只剩下一个头部露在外面。当战友们用铁锹将他从土地里挖出来的时候,他全身是血,腿部被炸断。回想起那段永生难忘的经历,魏永信拿起手绢边擦泪边说:没有战友们的抢救,我这条命就丢了。

  去年,影院上映电影《长津湖》时,由于年事已高,魏永信已不能去到影院观看,墨林艺校的师生就把《长津湖》的电影海报送到他家中,为他讲述电影里的情节。魏永信激动地向海报上的志愿军战士们深深地敬礼。他说:永远也忘不了一起战斗,为祖国而牺牲的战友。

让我们牢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92岁魏永信

  101岁沈东一:“战斗模范”独臂老兵先后作战18次

  沈东一,1921年生人,今年101岁。这位世纪老人常和儿孙们说:“俺和共产党同龄,俺经历了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见证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让我们牢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沈东一获得的荣誉勋章

  1945年8月底,沈东一在宁安卧龙乡加入了革命队伍。1946年10月,他所在的部队消灭了占据牡丹江一带的土匪,并活捉恶匪谢文东。由于在战斗中表现勇敢顽强,1946年12月沈东一光荣入党。1947年12月,沈东一和战友被调往沈阳参加中国铁路公安部队维护铁路设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们整个团踏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队伍。

  战场上,沈东一和战友们前赴后继。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的左胳膊中枪,血流不止,右腿和腰部等多处被炮弹皮击伤,耳朵也几乎失聪,全团战友牺牲得仅剩下他们12个人。受伤的战友被救援的医护人员搀扶着转移,在崎岖的山林里他们整整走了80天。转移的途中药品没有了,由于伤口严重感染,在极简陋的医疗条件下,沈东一的胳膊被迫截肢两次,后来在长春部队医院又截肢了一次,就这样,他整个左臂被截肢成三分一。

让我们牢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101岁独臂老兵沈东一

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斗,沈东一先后作战18次,负伤2次,多次被评“战斗模范”。他说,自己的生命是党和战友们给的,我们全家人都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心系家乡发展 永不磨灭的老兵精神

虽已年逾耄耋,老战士们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心系着家乡的发展。魏永信在社区的青少年活动基地和多所小学里担任校外红色宣讲员,经常带领大家一起瞻仰革命英烈陵园,还把珍藏的军功章拿给师生们看,激励同学们从小立大志,永远跟党走。王树林、谌贵福、沈东一则注重言传身教,以规立家。平日里常听广播,了解国家和家乡的新变化,还常给社区的孩子们讲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作战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做红色传人。

硝烟散尽享太平,勿忘当年卫国人。学习英雄、致敬英雄、关爱英雄!

特约通讯员张应力 见习记者王鑫炎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