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单产和总产均有望突破历史 九三大豆“豆”志昂扬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单产和总产均有望突破历史 九三大豆“豆”志昂扬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2022-09-13 18:34

  九月,广袤的豆田里一串串豆荚挂满枝头。进入成熟期的大豆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记者了解到,今年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着力扩面增产,在原定22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基础上,扩大大豆种植面积36万亩,大豆种植总面积256.18万亩,经测产,大豆平均亩产200公斤以上,总产可达49万吨,单产和总产均有望突破历史。

  “豆”志昂扬增扩种提产能,这么做,底气何在?

  大豆收获场景(郭皓/摄)

  智慧“芯片”大豆种子有来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有了种子研发实力,就掌握了粮食的话语权,九三分公司为土地植入智慧“芯片”。

  一颗“金豆子”的背后,蕴藏着多个“科技范”。2022年,九三分公司围绕大豆全产业链发展,依托国家大豆产业体系,建设大豆产业协同创新高地。重点建设“三个平台”,构建“一个机制”。“三个平台”即推进“国家大豆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九三工作站”建设,为专家团队驻扎大豆生产一线搭建科研平台;健全栽培、植保、土肥、农机、加工等各领域专家联合协作机制,为大豆优质高效技术的集成推广搭建工作平台;完善技术研发者(体系岗站专家)与农技推广队伍的技术互动交流机制,为大豆集成技术的落地应用搭建推广平台。构建“一个机制”即“科研-示范-推广”无缝链接机制,实现技术研发者、技术本土化加工与传播者、最终技术用户的共赢目标。

  田间调查(张安宏/摄)

  十五年来,九三分公司和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九三综合试验站、岗位专家九三工作站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岗位专家提供研发和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体系技术研发优势,九三规模化、标准化和理念优势,相互推进,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相互融合,补短板,解决生产急需技术问题和长远技术需求,让专家的科研成果落地九三,助力九三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推动九三大豆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开展新品种选育与筛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精歌+噻虫嗪种衣剂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示范,无人机遥感技术示范,数字农业平台等工作,建立可复制绿色增产技术种植模式。

  “十三五”以来,九三科研所审定新品种7个,2019年-2021年九研2号在建边农场累计推广20000亩,可作为黑龙江省六积温带主栽品种,也可作为四、五积温带备灾品种。2021年,“伙伴行动”示范1272亩,品种龙垦3401,平均亩产272.2公斤,创造了高寒地区大豆高产典型。

  春播时期机车作业(张天露/摄)

  多年来,九三试验站站长张安宏和团队一直奔波于试验地、实验室和生产田之间,每年秋天从试验田里收获的几千份育种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考种、测产、品质检测、数据分析等工作,形成试验总结报告。破译育种“密码”,使大豆提质增产,一直是他心心念念的头等大事。

  由于扩种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出现重茬现象,为了保证提高单产,今年,在主要种植品种基础上,九三分公司重点选育和筛选突破性品种,打造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在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大西江农场、尖山农场设置大豆良种选育试验基地,核心区面积200亩,试验适宜大豆品种90余个,示范推广龙垦3401、九研13、九研17、中黄902、中黄909、龙垦3092、黑科60等新品种。

  成熟期的大豆(魏强/摄)

  健身防病 大豆扩种有秘籍

  “病虫害减少了,化肥使用量也少了,但土壤肥力和粮食产量却有所提高,玉米大豆轮作的种植模式真的是太好了。”嫩北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徐民高兴地说。

  在试验田地块里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重茬和迎茬使土壤养分的非均衡消耗,土壤中水解氮和速效钾明显减少,锌硼成倍降低,土壤酶活性下降。并且导致土壤中大豆根系分泌物的积累产生“自毒”作用,严重抑制大豆根系和地上部生长,使土壤中磷、钾养分过度偏耗,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减少,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同时,根腐病、胞囊线虫病、霜霉病、地老虎、蛴螬等病虫害加重,会影响大豆的产量。

  那么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科研攻关提升大豆品质

  近年来,九三分公司通过增施有机肥、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健身防病等多种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轮作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香饽饽”。

  与科研相适应的是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作为大豆的主产区,多年来,九三分公司在400万亩肥沃黑土耕地上总结出了一系列符合本区域实际条件的现代农业种植“经”。

  大豆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俗称“大垄密”,这是九三分公司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的一套种植技术。该技术采用秋起大垄、宽台密植、垄底深松、精量点播等综合配套技术,比常规措施增产10%~15%左右。

  生产方式和种植技术的优化基于规范、标准、科学的田间管理模式,体现在大豆-玉米-杂粮三区合理轮作、秋整地秋起垄、大豆高产抗逆品种的选择、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的田间管理等方面。2021年在灾情叠加的情况下,九三分公司依然取得了大豆最高亩产246.4公斤的好成绩,大豆百粒重比往年增加2-4克,蛋白也提高了2-3个百分点。

  机车整装待发(王晓禹/摄)

  科研“钥匙”为大豆扩种“解锁”

  “大豆扩种面临着部分地块重茬问题,产生病虫害几率相对较大,可能会影响大豆产量和效益。”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副部长张传文介绍说。

  为此,该分公司春耕前专门召开了落实国家促进大豆和油料作物增产专题研讨会,相关人员面对面研讨大豆扩种可能产生的问题,共同探索解决方法和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同时制定和出台2022年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导各农场有限公司大豆生产工作,促进大豆增产提质增效。

  为突破单产瓶颈,九三分公司结合实际创建了11个百亩高产攻关田,与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形成紧密对接,聚焦大豆新品种创制,强化技术创新与集成配套,真正把大豆产业科技发展和专家团队联合在一个产业链里,联合在一个示范田里。

  为确保大豆提质增效,九三分公司与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轮作条件下均衡减肥固氮技术研究。

  开展实验项目(郭皓/摄)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面积8.4亩,开展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包衣减氮增效技术示范。一是常规施肥;二是根瘤菌包衣,氮肥用量比常规施肥减施30%,磷钾肥用量同常规施肥;三是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包衣,氮肥用量比常规施肥减施30%,磷钾肥用量同常规施肥。”张安宏说,通过田间性状调查、盛花期田间采样测量大豆根瘤干重和成熟期测产,使用根瘤菌包衣和复合包衣均有利于增加根瘤数量,提高大豆固氮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实现减肥不减产绿色种植的良好效果。

  大豆既扩面积又增产,科技因素是关键。今年分公司建设示范田112个,建设核心区4590亩,与高校、国家大豆产业体系合作示范应用新技术21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项目82项,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用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幅提升了大豆产能。

  初步预计,今年分公司大豆平均亩产突破200公斤,总产可达49万吨,单产和总产均有望突破历史,创下了同纬度地区领军水平。(通讯员陆艳红 王晓禹 记者 姜斌 刘畅)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 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