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城永远在路上②】成风化人,润泽崇德向善之城|哈尔滨领跑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文明之美塑城市之魂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创城永远在路上②】成风化人,润泽崇德向善之城|哈尔滨领跑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文明之美塑城市之魂

来源:冰城 + 客户端2022-08-21 13:36

  以文明之美,塑城市之魂。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座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品牌和名片。为了这份至高荣誉,冰城人民奋斗已久、收获满满。

  哈尔滨市2004年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过几届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于2015年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并相继在2017年、2020年蝉联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哈尔滨以“奔跑”的姿态,勇做新时代文明风尚的践行者,托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将文明融入城市肌理、让城市绽放文明风采。

  【创建魅力之城】

  厚植“哈尔滨风尚”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也是一个时代的价值观。

  2021年6月,木兰县马旭文博艺术中心揭牌投入使用,哈尔滨再添一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重要基地。

  中心由新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马旭捐献毕生积蓄1000万元修建。“松花江女儿”树立起新时代的道德风尚,也衡量出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创城路上,一个个像马旭这样的优秀冰城儿女总是带给人一浪高过一浪的感动和激励。“雷锋鞋匠”孟广彬、“最美叔叔”谢尚威、“冰城好人”朱占华……层出不穷的道德楷模、身边好人、最美人物,不仅是城市文明的践行者,更是城市风尚的引领者。

  在英雄与百姓的互动中,公民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升华出以舍己救人的奉献精神、珍爱生命的高尚情操、助人为乐的大爱情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内涵的“哈尔滨风尚”。

  近年来,哈尔滨坚持以德润心,着力建设大美之城。

  扎实推进新时代道德建设,大力宣传“东莱之子”刘学钢、身残志坚王殿海、“铁牛书记”金东浩等典型模范。

  培植“善小常为·点亮冰城”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薛守平、李庆长、宏大保安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队伍,围绕疫情防控、爱心助学、敬老助残、扶贫帮困等,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3.5万次,党员参加志愿服务65.2万人次。

  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促进城乡环境面貌、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质同步提升。

  飞雪连天,志愿者的身影最伟岸;寒风凛冽,志愿者的话语最温暖。疫情防控至今,哈尔滨市上百万志愿者大军构筑“防疫共同体”,守护着这座城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不仅温暖着哈尔滨最寒冷的季节,更矗立起这座大爱之城的精神地标。

  人人都是文明主体,处处都是文明舞台,时时都是文明检阅。如今,“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冰城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一抹“志愿红”成为疫情防线上最亮丽的色彩。截至目前,哈尔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140.8万人,每3名市民中就有1名志愿者。

  抗疫“战场”也是文明“赛场”。面对疫情,哈尔滨市发起疫情防控文明实践“哈十条”、全民战“疫”守法须知等倡议,倡导“出门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垃圾分类投放”等公共文明行为;推出“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改善环境共享健康”“向不卫生不文明的饮食陋习宣战”“和谐心态快乐生活”等活动,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面对面的温情、手把手的相扶、心贴心的交流……文明,正成为城市的精神内核和幸福温度。

  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崇德向善,不仅标注出一座城市令人景仰的风骨气质,更汇聚起战胜一切困难的磅礴伟力。

  【弘扬传统文化】

  共同欢度“我们的节日”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6月3日,端午踏青的早晨,市民和游客涌向松花江两岸。此时此刻,城市秩序如常、整洁如新,哈尔滨向世人呈现出一个热情奔放、文明有序的传统节庆。

  据市城管环卫部门统计,6月2日至3日松花江沿线涉及市民踏青的主要活动区域,共清理垃圾杂物近80吨,同去年相比减少10余吨。

  近年来哈市端午期间,松花江沿线踏青区域,垃圾产生量逐年减少,几无散放乱丢垃圾现象,体现出市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爱护环境的意识持续提升——“文明端午”正成为见证哈尔滨文明创建成果的一张熠熠闪光的城市名片。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唱响“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哈尔滨市文明办精心组织,在全市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将现代文明赋能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创新传统节日内容和形式,营造文明、进步、和谐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端午节,也是中国防疫祛病、祈求健康的节日。市文明办号召广大市民过节不忘防疫,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文明创建,你我同行”的感召下,冰城人共度一个安康祥和、文明欢乐的端午佳节。

  节日为舞台,文明是主角。松花江上,龙舟竞渡;中华巴洛克街区,葫芦香包五彩缤纷……围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哈尔滨市民传承踏青、包粽子、挂艾草葫芦、系五彩线等传统文化,参加诵读经典、齐唱红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和提升城市文明素养相结合,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一场场节庆民俗活动,市民从中感受到了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爱国情怀,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把倡导移风易俗、文明出行、志愿服务等良好社会风尚植入人心。

  文明冰城,从我做起;我们的节日,我们共同欢度。

  【打造精神家园】

  形成文明实践“大矩阵”

  走进通河县富林镇长兴村,村口仿古牌楼,绿树掩映,村内小桥流水,院落整洁。整齐划一的节能房屋,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让人们在移步观景中感受乡村面貌的巨变。

  通河县委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县的龙头工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以建设“德美通河”为主题,深入践行怀仁、明礼、启智、守信、行孝、限节“人文六德”,大力提升产业富美、生态宜美、乡风淳美、文化尚美、社会和美、环境优美“城乡六美”,做到以德铸魂,以美塑形。

  通河的文明新气象正是哈尔滨市发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哈尔滨通过有效挖掘和整合现有资源,唤醒及盘活沉睡资源,以改扩建为主,科学优化配置,做实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建设。

  目前,各区、县(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817个,基本实现了区、县(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构建起纵横贯通的文明实践“大矩阵”。

  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文明新风吹遍社区乡村,志愿服务活跃大街小巷,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哈尔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和百姓精神家园。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时代新风浸润人心。道里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主阵地,组织理论宣讲志愿者开设道里区文明实践中心“学懂大道理共建大道里”大讲堂,线上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等党的先进理论,宣讲视频点击量达万余次。

  同时,哈尔滨统筹农业、科教、文体等行政资源,打造便民式、多元化、共享型、精准化的文明实践平台。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文明实践广场20个、文明实践点138家、文明实践基地34家、文明实践窗口129家、志愿服务驿站45家、志愿服务点3308个。组织256家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与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活动,全面提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质效。

  传思想、学理论、种信仰、育新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首要任务。哈尔滨创新形式,将“理论语言”转换为“群众语言”,第一时间把党的新思想、新政策传达到基层,激励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一次次生动鲜活的文明实践、一项项便民惠民的志愿服务,犹如一粒粒文明的“种子”,悄然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让大美冰城时时彰显文明形象、处处激荡文明之风。

  哈尔滨日报记者 姜雪松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

  • 第十九届文博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