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城永远在路上①】培根铸魂,创建信仰坚定之城 | 哈尔滨以红色信仰擦亮文明底色凝聚奋进力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创城永远在路上①】培根铸魂,创建信仰坚定之城 | 哈尔滨以红色信仰擦亮文明底色凝聚奋进力量

来源:哈尔滨日报要闻2022-08-21 13:35

  编者按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的综合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自2004年启动创建以来,哈尔滨市已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今年,是哈尔滨市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二年,也是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的关键之年。即日起,本报推出“创城永远在路上”系列报道,全景展示哈尔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文明建设方向,围绕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奋斗目标,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举措和成果。

  ●“创城永远在路上”系列报道之一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成长生生不息的动力。

  心中有信仰,文明有根基,脚下有力量。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哈尔滨市始终秉承为民利民的初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动力、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的,赓续红色血脉、擦亮文明底色、凝聚奋进力量,持之以恒把创建工作推向深入,努力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之城。

  ▲小学生参观哈尔滨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

  信仰立魂,赓续红色血脉

  2021年,“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专列在哈尔滨地铁1号线开通运行。红色主题的车厢内部,展示着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党史知识。

  穿越风雨沧桑,永葆初心使命。风驰电掣的时代列车一头连接历史、一头通向未来,在薪火相传中串联起哈尔滨的百年奋斗史。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哈尔滨市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开展政治集训、接受政治洗礼、增强政治能力的大课堂,突出特色特点,不断走深走实,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文明城市创建筑基立魂。

  在道外区东莱街派出所荣誉室的墙上,“百家熟”“拒腐蚀永不沾”“警民鱼水情”的大字熠熠闪亮。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三件传家宝让东莱街派出所成为“公安战线永不褪色的一面红旗”。

  2021年9月24日,在东莱街派出所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不久,第22任所长刘学钢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1岁。

  斯人虽逝,精神永驻。如今,东莱的三件传家宝和刘学钢践行的“讲忠诚、爱人民、守清廉、创平安”新时代“东莱精神”,已镌刻进党和共和国的历史,成为哈尔滨市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感人的教材。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清泉,洗涤心灵之尘;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

  榜样升腾力量,理论照进现实。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哈尔滨充分发挥“东莱之子”刘学钢、身残志坚王殿海、“铁牛书记”金东浩,以及全国“两优一先”“道德模范”“最美人民公仆”等新老典型作用,用身边的党史故事和先进模范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

  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道里区发布“红色招募令”,集结“红色推广人”,唱响“红色主旋律”;延寿县东安村在“学”中感党恩、在“悟”中谋发展,在“干”中开新局;双城区组建“红领巾宣讲团”,14支小分队开展常态化红色故事宣讲;平房区联盟街道实施“百名党员包百楼”,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米”……在哈尔滨,各类“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让红色信念从书本直达心间,让红色血脉融入文明基因。

  活化载体,打造红色地标

  文明城市,一定是信仰坚定的城市。

  “百年大党,生日快乐!” 2021年7月1日,哈尔滨市民和游客走上百年滨洲铁路桥,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送上最美好的生日祝福。

  有着120年历史的滨洲铁路桥见证着首条欧亚大陆桥的落成,哈尔滨也因之成为中国最早传播红色思想的城市之一。

  2021年,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哈尔滨把这座百年桥梁变为“祝福桥”。在桥体上悬挂406面印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标识的红旗,设置“党史教育长廊”,让游客在游览中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七一”前后,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活化载体传精神,红色资源铸心魂。哈尔滨发挥红色文化凝心聚魂的作用,深挖红色地标育人功能,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文明城市创建。

  “哈尔滨是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最早传播的城市、东北地区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城市、党领导抗日武装最早的城市、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专家说,“哈尔滨红色资源丰富,是一座拥有红色血脉的英雄城市,这是文化创建得天独厚的优势。”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红色历史是最鲜活的教科书。

  哈尔滨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创办了李兆麟纪念馆、哈尔滨党史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馆等一批文化展馆,修缮了一大批红色旧址,使之成为学生、市民接受红色教育洗礼的重要基地。目前,全市红色展馆和遗址已达99处,在国内同级别城市中位列前茅。

  将沉睡的红色资源唤醒,让动人的红色故事传唱。哈尔滨还对“东北商船学校、马家船口、呼海铁路、扶轮学校”等革命旧址进行开发、保护和利用,还原“太阳岛机智擒敌特”“彩虹下的婚礼”等历史情景,再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

  一个个“红色地标”,串联起革命历史,传承着红色基因,彰显了文明城市的底色。

  尊崇先烈,培育红色传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3月25日,一场人气满满的“2022·奋进·网上祭英烈”主题直播活动在哈尔滨烈士陵园举行。

  这场网络直播也成为移动的“红色课堂”,“飞”进千家万户。统计数字显示,在线观看网友超41万人次,因疫情居家线上学习的哈市中小学生占据其中很大比例。

  “松柏长青,精神永传,向伟大的先烈致敬!”“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国梦”……一段段真挚的留言表达出哈尔滨市中小学生对英烈的缅怀之情。

  往年清明节期间,哈市中小学校、文明单位都会组织师生和单位干部赴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缅怀先烈英雄事迹,传承先烈遗志,弘扬爱国主义情感。

  今年清明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和市教育局联合发起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网上清明祭英烈”活动,通过网祭先烈,感受跨越时光的家国大爱。统计显示,全市中小学生共20多万人次参与活动。

  尊崇先烈,厚植红色文化;特色德育,培养红色传人。

  时时闪耀“小火花”,人人争做“小螺钉”。在哈尔滨市雷锋小学校,通过开展特色德育课程,使学生深刻体会“小火花”“小螺钉”“小水滴”“小红砖”等雷锋精神。

  擦亮红色印记,让英雄成为一座城市最耀眼的偶像。哈尔滨厚植红色文化传承,整合以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苏宁等英雄名字命名的43所革命传统学校,组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联盟协会,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接力棒”代代相传,为文明城市筑牢信仰基石。

  以红色信仰凝聚创城合力

  本报评论员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哈尔滨把坚定信仰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鲜明导向,用红色信仰凝聚起创建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

  人民有信仰,文明才有根基,城市才更有魅力。信仰坚定,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首要的核心要义,是助力城市软实力全面提升的强大动力,是广泛汇聚智慧和力量、形成创建工作合力的重要思想保障。文明城市的创建,要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城市面貌,最重要的是城市文明风貌的提升、人民理想信念的坚定。哈尔滨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和核心价值引领贯穿全程,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战略任务,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以理想信念教育的强化,筑牢信仰之基。

  用红色信仰擦亮文明底色,用红色文化夯实精神根基,是浸润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一环。红色资源珍贵,红色文化感人,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光辉,更在于其中渗透着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对时代精神的创造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它在当下依然能带给我们精神滋养,是我们砥砺初心、勇担使命的不竭动力。哈尔滨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红色资源的富矿,沉淀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孕育出独特的人文精神和城市品格。近年来,哈尔滨着力传承红色血脉,活化红色载体,打造红色地标,在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力量,以红色文化传承核心价值观,用红色力量聚焦惠民利民,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百姓生活品质,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信仰,是城市文明的根基。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需要进一步高擎信仰之炬,照亮文明之路。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用好用活红色资源,释放更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筑牢思想根基,让红色信仰成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不竭动力。(哈尔滨日报记者姜雪松)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空之眼瞰湛江:向海而兴 向海图强

  • 集大原高铁跨京包铁路连续梁转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