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克山,“薯”光无限好

来源:黑龙江日报2022-05-18 14:35

克山,“薯”光无限好

  国家马铃薯种质试管苗库(克山)

克山,“薯”光无限好

  马铃薯实现机械化收获。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梁金池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静

  从哈尔滨一路向北,小兴安岭西麓,松嫩平原北缘,有一个美丽的小城——克山。

  这里的气候冷凉,土壤多是黑钙土。深厚的黑土层、疏松的结构以及良好的排水透气性,特别适合马铃薯生长。早在100多年前,这里就开始孕育国人的第四大主粮,如今,这里更是著名的“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

  克山拥有亚洲最大的马铃薯基因库——国家马铃薯种质试管苗库(克山)。目前库里累计收集保存包括野生种、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及品系等13个种(含亚种)的种质资源共3300余份,对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与利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除了这个种质库,克山还拥有全国一流的马铃薯高端研发专业队伍,研发培育的“克”字号系列品种在全国应用面积达三分之一以上。

  而且克山还申请注册了6个马铃薯著名商标——全面、立涛、仁发、华彩……“克山马铃薯”已成功申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马铃薯种质试管苗库内,3300余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被细心地安置在一个个试管内,透过玻璃壁露出点点新绿,生气十足。

  “传统农事中采用马铃薯块茎进行种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常年的田间种植会使马铃薯因积累病毒而退化,影响其产量与品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马铃薯资源研究所所长宋继玲介绍,脱毒处理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经过脱毒处理后培养出的脱毒试管苗植株长势旺盛,结出的马铃薯产量高、薯形好、抗病性强。

  监测马铃薯试管苗库温湿度及光照、观察试管苗植株、淘汰长势不好的资源、记录因引种导致减少的资源、及时扩繁补充库中试管苗……这是马铃薯“资源人”们每天都要重复的工作内容。

  “中国第一株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就在这里诞生。”宋继玲说:“如今,我们每年都会向国内20余家繁育单位提供200余份次的马铃薯种质资源,为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推动了我国马铃薯产业体系的发展。”

    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安全由他们守护

  浅白淡紫品性柔,笑绽田野自风流。

  每近秋时,游客们都会在这片马铃薯花海中流连驻足,农户们会对这即将到来的丰收满怀期待,而很少人能想到,这背后,是一群“资源人”年复一年地奉献着光和热。

  “资源人”的方向任务是什么?《国家马铃薯种质试管苗库(克山)库志》中这样写道:“对国内外马铃薯种质资源有计划的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存、更新复壮、交流和利用等;保证所保存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安全和各项任务的完成;为国内马铃薯育种、生产和其他研究的需要提供服务。”

  这样一项公益性、服务性事业,是由一个6人团队主导完成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边追农时、操农事,一边录数据、搞科研。他们用汗水和恒心培育出一株株喜人的试管苗,这试管苗结出的果实,香在旁人口中,也甜在自己心里。

    首创马铃薯病毒检测试纸条技术

  经过几代工作者的努力奋斗,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工作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马铃薯资源研究所通过几十年的连续观测与研究,已积累了包括主要农艺、抗性、品质等性状的大量观测数据,出版了《全国马铃薯品种资源编目》等专著与标准,建立了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数据库……

  “有很多企业因为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繁琐,价格昂贵,对马铃薯病毒检测不到位,影响了马铃薯质量。”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马铃薯植物保护所所长刘卫平介绍,他们研究的6种马铃薯主要病毒同步快速检测试纸条,在国内外均属首创产品。随着试纸条广泛应用于马铃薯科研生产,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每个马铃薯种植者都能在田间随时监控马铃薯病毒发生情况,为马铃薯病毒的防控提供依据,为提高马铃薯种薯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了保障,大幅降低检测成本,使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从实验室走进企业的田间地头,“飞入寻常百姓家”,带动马铃薯产业提档升级。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多种活动迎接世界环境日

  • 印度列车脱轨相撞事故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6月4日清晨,万众期待中,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守护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着陆,“圆梦乘组”在完成6个月的飞行后平安“回家”。
2023-06-05 04:05
现代科技发展使人类交往实践日渐复杂,也使主体活动后果的深远性愈益凸现。
2023-06-05 05: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3-06-05 04:15
提起元宇宙,大家最直观的感知,或许还是一个只能在视觉上模拟真实世界的VR眼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古老的东方手工技艺“折纸”,率先实现了从虚拟到真实的关键突破。
2023-06-05 04:05
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
2023-06-05 04:0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06-05 04:05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