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北方“不毛地”到国家“储粮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从北方“不毛地”到国家“储粮田”

来源:中国改革报2024-03-19 10:47

  从北方“不毛地”到国家“储粮田”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综述

  吕航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地处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境内有很多自然形成的泡泊,过去曾出产土盐。地质研究表明,在更新世时期,今天的大同区所在区域曾被巨大的“古松辽湖”覆盖,后湖体缩退、盐度增高,部分土地呈现盐碱化。直至当代,大同区仍存在大片盐碱地。近年来,大同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科技创新关键作用,持续加大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力度,终将劣势变为优势,化盐碱地为良田,初步实现了治碱、补地、增粮、惠民的预期目标。

从北方“不毛地”到国家“储粮田”

  昔日盐碱地

  突出政治引领建立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全面摸清盐碱地资源状况,把基础工作打牢”。大同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永恒课题,把盐碱地改造治理作为战略性任务,系统研判、整体推进、科学实践,制定盐碱地改造利用长期规划。

  统一思想,强化领导。把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纳入全区农业发展“一号工程”,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由区委主要领导任总指挥长,由1名处级领导干部统领专班,抽调5名科级干部具体落实。自2020年12月以来,累计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书记专题会、专班工作推进会、现场办公会等30余次,专题研究落实盐碱地综合利用具体事项和突出问题解决方案。

  摸清底数,顶层设计。为全面摸清盐碱地资源状况,工作专班和勘测团队对全区8万多亩、1300余块盐碱地块逐一勘察、逐个上账,克服地块分散、地况复杂等困难,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了完整详细的区域盐碱地分布实勘图,立足长远,一地一策,制定全区盐碱地综合利用分步实施规划,并运用“四个体系”闭环工作机制推动落实。

  选定模式,科学运行。采取“党委引领+政府主导+公司运营+企业管理”开发模式,由大同区委、区政府牵头实施,对全区盐碱地综合利用项目进行通盘规划和组织落实。成立大同区城投公司农业开发分公司,主要负责盐碱地综合利用项目手续办理、资金投入、基础建设、日常监管等工作。与大庆市鲶鱼沟万基谷物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由其负责技术改良和地块生产,从领导到实施形成完整链条。

从北方“不毛地”到国家“储粮田”

  改良后水稻田

  坚持求真务实集中攻坚克难

  大同区聚焦水源、技术、选种盐碱地改良三大难题,发扬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优良作风,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全力以赴消除阻力、化解难题、推进落实。

  修渠建站,引水入田。开发地块距离南引水库约3.3公里,为连通水库,解决地表水源问题,设计建设了内引渠,累计修筑格田1298块,新修渠道10万余米,铺设田间路和生产路约5.2万米,配套排灌站、水闸等454座,成功将地表水源引入格田。

  借助“外脑”,施技攻坚。与第三方专业技术团队合作,逐一攻克整地、改土等技术难题。通过灌水洗盐、施用酸性有机肥等盐碱地改良方法改良土质,并根据区域盐碱地特性和具体改良操作特点,将改良地块改造为水田种植水稻。同时,安装稻田现代化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稻田土壤PH值、温度、氨氮离子含量等重要指标,及时控水和防病防虫,以数字化大农业手段治碱管地。

  以种适地,以地适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选用什么“芯片”同样深刻影响着盐碱地的改良效果。技术团队先后试种10余个水稻品种,经过测产、化验和比对,最终选用了更加适合盐碱地种植的“松粳16”“垦研017”这两个优良品种。为了保障秧苗供应,新建110栋育苗棚室,可育苗1.3亿株以上,能够满足8000多亩水田的用苗需求。

  坚定发展目标推动梯次开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梯次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大同区按照先试验、后扩面、再推广的“三步走”思路,从2020年开始筹备谋划,科学划定改良地块,梯次推进、分步实施。

  先行先试,勇于破题。2020年12月,盐碱地综合利用项目正式立项。2021年4月,一期试验田项目开工建设,新增水田425亩,碱地水稻试种成功。在改良试验中,大同区克服了很多困难。面对“脾性顽固”地块五月积盐、八月返盐的难题,科研人员持续进行技术攻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系列难题。盐碱耕地上,每一簇新绿的萌发成长,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汗水和心血。

  乘势而上,大胆扩面。2022年3月,果断启动盐碱地整治二期项目,新增水田面积1664亩,通过“以水洗碱”“以沙压碱”“农家肥调碱”等改良方法,每亩测产可达800斤以上,实现PH值和盐量“双下降”、有机质含量和亩产量“双上升”。通过推行“良种—良法—良田”,实现了盐碱地逐步“退化”。

  积累经验,再度发力。2023年3月,三期工程137泡盐碱地综合利用项目顺利开工,新增水田面积3472亩,修水渠、建格田、配设施,地块粮食总产量达280万斤以上,实现当年施工、当年播种、当年收获。以往的盐碱荒地如今成为一望无际的绿色稻田,孕育着新的希望。

  强调统筹兼顾力争完美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大同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实行保护与开发同步推进,收获了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

  “不毛地”变“储粮田”,“经济账”更可观。积三年之功,全区新增5561亩水田,直接补充到国库,每年可实现经济收入450万元以上。从“科技改田”到“科技增粮”,收获的不仅仅是“钱袋子”,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底气”。同时,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引导各乡镇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碱地水稻”“碱地果蔬”“碱地中药材”“碱地小龙虾”等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

  “农田绿”代“碱地白”,“生态账”更亮眼。盐碱地改成水田,有效抑制了区域内盐碱地的持续恶化。通过推进水系连通、岸线美化、环境再造,逐步打造了水、田、稻乡村立体新景观。同时,在全区构建了西部地区防风固沙绿色屏障、中部地区万米以上绿色带、农田林网庇护“三道防线”,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91%,基本实现田在林间、路在林隙、村在林中,碱地“白毛风”从此不再刮起。

  “一棋动”引“满盘活”,“民生账”更丰厚。盐碱地开发利用,不仅增加了农田和财源,也带动了道路、水利等民生项目的同步建设,并将逐步带动稻米加工、物流、仓储等关联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打开了新渠道。同时,全区坚持粮、经、饲统筹发展,持续加快高标准农田覆盖建设,全面落实田长制,以强烈使命担当坚守耕地红线。

  万亩荒滩地,飘起稻花香。大同区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事落到实处,交出了龙江大地盐碱地开发利用的先试答卷。下一步,全区上下将凝心聚力,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巩固成果,再闯新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大庆市大同区委书记)(本文配图由大庆市大同区委提供)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明日召开!敬请关注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

  • 百年量子路:从理论诞生到改变未来的量子信息革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货运量突破6000万吨,客货运输实现量效双增。
2025-07-22 02:35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重要战略举措,它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5-07-22 02:3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是黄河矿的富钕端元矿物,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
2025-07-21 09:46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超导”,可能会觉得陌生。简单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2025-07-21 09:40
雨又下了一夜,太阳终于爬上了大娄山。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种粮大户王建全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却犯了愁:“雨水多,禾苗长得快,可田里的稻飞虱太多了,恼火呦!”
2025-07-21 02:45
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第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IEC TS 62565-5-3:2025)正式发布。
2025-07-21 02:45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国际标准《纳米制造—可靠性评价—第4—1部分
2025-07-21 02:45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