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昌学村村景。新华网发
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昌学村,火山岩砌就的古民居墙上,跃动着色彩鲜明的动漫壁画;静谧的村巷中,不时有步履从容的创作者经过。这些曾经的“数字游民”如今有了新的身份,他们定居于此,成为赋能乡村的“数字村民”。
仅仅几年时间,这个曾只有老人留守的“空心村”,蜕变成汇聚百余位漫画家、年营收数亿元的动漫产业热土。古村与新潮,在这里不是碰撞,而是共生。
文化浸润乡野:老村子飘出“新观念”
昌学村土地贫瘠、产业薄弱,但这里文化底蕴丰厚,火山石屋、古井、院落保存完好。
昌学村所在的行政村挺丰村2021年被列为乡村振兴示范点,昌学村也因此迎来发展机遇,凭借独特风貌,被赋予打造“动漫+本土文化”发展使命。
早在2020年底,燚界·漫创社创始人李凯在考察时看中这里的生态优势与古韵氛围,决意将动漫业务从武汉迁至此地。2022年6月,“燚界·漫创社”落地,短短数月便引进20余家企业、21家工作室、近110位专业人才。古村悄然变了样——环境更整洁、收入显著提高、人气越来越旺。
“村里悠闲的生活不仅适合创作,‘慢’节奏让漫画家们有了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作为首批进驻昌学村的动漫专业人才之一,韩超如今已完全融入村落生活。“一出门就像走进公园,创作灵感随时涌现。”漫画家极乐鸟与妻子从北京迁居至此,成为昌学村的“新村民”。如他们一样,越来越多创作者在这片火山岩与绿意交织的土地上,找回了创作的宁静与激情。“数字游民”的汇聚,不仅为古村注入了活力,也让创意成为重塑乡村的核心力量。
业态汇聚发展:“小村落”变身“大平台”
平台的搭建,是激活村域经济的关键抓手。昌学村以平台思维整合资源,推动业态创新和集体经济多元发展。燚界·漫创社不仅引入创作人才,也与村集体深度合作成立物业公司,整合闲置资产、改善人居环境、推动招商运营,实现村集体收入渠道的多元化拓展。
2023年11月,龙华昌学孵化器被认定为海口市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园区建设持续提速,2024年10月,产业园二期——“保明数字创意街区”开街。这条多巴胺风格鲜明的街区,汇聚共享办公、数字直播、数字艺术品等多元业态,成为集创作、孵化、展示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空间。目前园区已吸引70多家产业链企业集聚,致力打造海南跨境数据安全流通的数字贸易区,推动数字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
与此同时,昌学村探索“物业进乡村”新模式成效显著。由燚界漫创社与村集体公司联合发起的物业公司,不仅负责村落人居环境改善,同时统筹村内闲置集体资产的运营与招商,为村集体经济在三产领域开辟了新增长点。
“在家门口上班,赚钱顾家两不误。”村民吴英斌如今在创作大楼从事物业管理工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物业公司解决19位村民就业,村集体年均增收超200万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村民富”的双赢。

昌学村一景。新华网发
从古村走向世界:“小动漫”推动“大出海”
乡村振兴既要培育内生动力,更要具备国际视野,让本土产业与全球市场接轨。
随着产业生态日趋成熟,昌学村的视野早已超越村落边界,逐步构建起“创作—孵化—出海”的全产业链体系。
2025年3月,龙华动漫产业园举办数字创意产业峰会,7家重点企业现场签约入驻。海南省动漫游戏协会与海口经济学院、新加坡GCL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三方共同推进“技术研发—IP孵化—全球发行”全产业链布局。
园区负责人、海南漫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易慧表示,未来将打造“文化+科技”出海基地,开发沉浸式文化产品、深化数据跨境创新,为企业提供合规评估、算力支持及海外渠道对接的一站式服务。
“我们要的不是简单粗暴的流水线,而是能震撼人心的精品IP。”易慧强调。如今,一批由昌学村孵化的优质动漫IP已成功走向市场,甚至迈出国门。

昌学村一景。新华网发
“缺什么,要随时和我们说!”这是昌学村和保明村的村干部与企业、人才交流时的高频句。不同于多数产业追求“流量快消”的模式,这里为漫画家们营造了“睡到自然醒”的创作舒适圈。
海口市龙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发展局局长林逸表示,龙华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人才服务,通过打造数字游民社区、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推动校企合作等举措,希望能实现企业、人才的“双向奔赴”。
“希望更多数字创意企业与数字人才汇聚海口,让中国优质文化内容从这里扬帆远航。”海南省动漫游戏协会会长李凯说。
以特色产业激活乡土活力、以开放平台汇聚优质人才、以长远眼光开拓文化出海路径,昌学村用“动漫+古村”的创新模式,为特色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样本。(张晓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