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31日,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在意大利罗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部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仪式上正式获得授牌,成为全球首个以板栗为核心的山地生态农业遗产。据介绍,该系统已于2023年11月获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本次授牌是对其价值的正式确认。
宽城板栗栽培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当地现存百年以上古板栗树超过4万株,其中位于碾子峪镇的两株板栗古树树龄达700余年,至今仍硕果累累。这一栽培系统以板栗为核心,融合作物、药材、家禽等多元业态,形成独特的复合种养体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
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宽城满族自治县构建了全方位的产业保障体系,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编制五年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立法,并专项列支500万元用于品牌建设。同时,与多家科研院校合作,培训专业人才400名,建成农业科技园区1个、科创平台6个,形成核心技术10项。
目前,宽城板栗种植面积达80万亩,2024年年产量5.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7.67亿元。数据显示,全县74.3%的农户以板栗为主要收入来源。通过建设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3万亩、有机板栗基地10万亩,宽城持续提升产业品质,板栗加工企业增至66家,板栗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板栗产业已成为宽城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2024年,宽城板栗成功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成为151件受推广的地理标志产品之一,为其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新机遇。
未来,宽城将深化“板栗+”多元融合路径,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让这份源自燕山深处的农耕智慧成为连接世界的文化符号,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记者 曾震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