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杂技归乡——河北吴桥打造连接世界文化之“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杂技归乡——河北吴桥打造连接世界文化之“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5-09-26 18:04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苏凯洋

  仲秋时节,大运河畔,河北沧州南部的吴桥县格外热闹,街头巷尾景象日新,数座用于表演或展览的建筑拔地而起,一些文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街边和广场上,一些身着练功服、手拿各式道具的群众反复进行杂技巡游演练。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吴桥是驰名中外的杂技之乡,杂技历史悠久,几乎村村有杂技艺人。38年翘首以盼,吴桥终于迎来了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首次在当地举办。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以下称吴桥杂技节)将于9月28日在吴桥开幕,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个代表世界顶尖水平的杂技节目将汇聚在此。

  吴桥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有力的行动,迎接这一场杂技盛会。

  技艺根植乡土

  单手倒立、近景魔术……在吴桥县于集镇于金生杂技小院,杂技艺人们接连亮出拿手绝活,引得围观群众连连喝彩,不少村民循着锣鼓声赶来观看。

  “吴桥杂技节‘回家’了,这是我们吴桥杂技人盼了多少年的事儿啊!”小院主人于金生今年73岁,是国家级非遗“吴桥杂技”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9月5日,杂技艺人在于金生杂技小院内表演。受访者供图

  吴桥杂技,根植乡土。

  资料记载,古冀州一带曾流行“蚩尤戏”,即一种人们戴着有角面具互相比武、斗力的民间游戏,这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杂技的雏形之一。而吴桥,正是古冀州的一部分。

  不同于今日的粮棉大县,历史上,吴桥土地易涝多盐碱,农耕收成微薄,当地县志有“人稠土瘠更难堪”的记载。

  吴桥人另谋生路。冬春农闲时,他们用碗碟、水壶、板凳等生活用品卖艺糊口。杂技,逐渐从田间娱乐演变为谋生手段。

  “吴桥杂技是一种大众热爱、大众参与的文化项目。”吴桥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原所长杨双印说。如今的吴桥,有不少分散在民间的杂技小院和家庭班社,它们保留着吴桥杂技的大众属性,培养了一批批接地气的杂技艺人。据统计,吴桥几乎村村都有杂技艺人,全县有17个杂技专业村、137个杂技演出团体。

资料图片《我来露一手》。(吴宣 摄)

  吴桥县西侧,南运河蜿蜒流淌。

  明清时期,漕运逐渐繁荣,吴桥杂技艺人随船南下北上,逐渐形成“走码头”的卖艺传统。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条河两岸度春秋……”吴桥杂技艺人们唱着这首锣歌走南闯北,其中的“条河”就是指大运河。

  “吴桥杂技与大运河文化相依相生。”吴桥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闫岩说,大运河不仅促进了杂技艺术的传播,也推动着吴桥杂技不断吐故纳新。

  在“走码头”的过程中,吴桥杂技艺人学习着各地民间文化精华,吸收了戏剧的程式、曲艺的叙事,乃至西洋马戏的奇巧,在兼收并蓄中与时俱进。

  2006年,“吴桥杂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吴桥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5项、代表性传承人121人,全县建立了11个杂技类非遗传习所,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优秀杂技人才。

  “我们希望本届吴桥杂技节能够产生更多满足文化需求和增强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杂技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成为更广泛的大众文艺项目。”吴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秀梅说。

  产业润泽民生

  秋日午后,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内的彭家班小院传来阵阵欢呼声。游客们围坐在长椅上,来迟的人找不到座位,便站在长椅后踮着脚望去。众人目光汇聚处,44岁的少班主彭立新正在表演“舞飞叉”。

  “家族有练杂技的传统,到我这儿已经是第四代了。”彭立新说,他8岁开始练习杂技,曾跟着父母到世界各地演出,景区落成后,他们便在此安定下来。

9月4日, 杂技艺人彭立新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内为游客表演“舞飞叉”。(苑立伟 摄)

  1993年11月,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建成开放,吴桥杂技人有了在“家门口”表演的大舞台。经过多年发展,江湖大剧院、运河美食街、红牡丹宾馆等一批文旅项目相继落地。这里成为一座集民俗参与、非遗体验、博物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杂技主题乐园。

  漫步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一步一景,步步惊奇。在这杂技“大世界”中的一方方小舞台上,每位杂技人都兢兢业业表演,让游客们感受到吴桥杂技的魅力。

  “景区目前有杂技演艺人员、服务人员300余人,带动周边村街近万人从事民宿、餐饮、娱乐、文创、运输等产业。”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牟双双介绍,截至8月31日,景区今年接待游客达62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3%。

8月28日拍摄的吴桥杂技大世界鸟瞰图。(刘天琦 摄)

  杂技“大世界”之外,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在吴桥县丰耀杂技魔术道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械制造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在赶制多个杂技团的订单。这家公司的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巴基斯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杂技道具制作融入了机械设计等专业知识,实现了电脑编程操作生产,相关标准更加精细化。”丰耀公司负责人周文明于2012年正式进入杂技道具制作领域。

  在周文明看来,道具更新推动了杂技技艺的发展。他说,中幡作为吴桥杂技的传统节目之一,中幡杆经历了四代演变。“以5米长的中幡杆为例,最早的竹子材质有20多斤重,后来经历了铝合金、不锈钢,现在变成碳素杆,只有不到2斤重。”

  2013年,“传统杂技魔术道具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桥持续推动杂技魔术道具制作产业发展,当地现有10余家杂技道具研发、生产企业,产品多达上百种。

吴桥杂技博物馆内一角,摆放着自行车、独轮车等不同年代的杂技道具。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吴桥县深入实施“杂技兴县”战略,打好“杂技+文旅”“杂技+制造”等特色牌,让这一传统艺术以创新姿态融入现代产业链,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5年,吴桥县入选全国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吴桥杂技节的筹办,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沧州市和吴桥县成立市县两级市场化运营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吴桥杂技节市场化运营工作,当前已有16家合作企业,与1000多家旅行社签约合作。”吴桥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元通说,吴桥县将以本届杂技节为起点,坚持“以节兴产、以节促建、以节惠民”,书写从“杂技之乡”到“产业高地”的转型新篇。

  吴桥连接世界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排练厅内,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等国的27名外国学员正在老师指导下练习杂技。9月2日,20多名外国学员刚刚结束杂技学习,踏上回国旅程。9月8日,27名外国学员就来到这里,参加新一轮的外籍学员杂技培训活动。

8月20日,来自孟加拉国的学员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排练厅内练习杂技。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牟宇 摄

  “学校制定了专门的培训方案,根据外国学员身体条件、掌握技能情况,因材施教,让他们学有所成。”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办公室主任刘春晓说,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习。

  自1985年成立以来,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致力于培养杂技与魔术舞台表演专业学生。2002年,学校招收了第一批外籍学员,至今已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杂技留学生700余人。这些学员回国后大多进入艺术团体或从事杂技教学工作,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副校长王洋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条英文信息,大意是:非常感谢您帮助塞拉利昂杂技学校,像一位父亲帮助孩子站起来。这所学校使杂技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体育项目之一……

  这条信息是曾在该校学习的非洲学员安娜发来的。她在吴桥看到了杂技艺术普及教育的可能性,将在中国学到的杂技带回故乡,开办了塞拉利昂第一所杂技学校。

  王洋说,那些从吴桥学成回国的外国学员,始终记着在中国的学习经历,有人还会带着学生、团队再次回到中国,重温曾经的学习时光,让新一代的杂技人感受吴桥杂技的魅力和底蕴。

  吴桥杂技走向世界,可追溯至一个多世纪前。

  清末民初,一大批吴桥杂技艺人走出国门,足迹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世界现代马戏之父”的孙福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20多岁就出国闯荡,从马戏团杂工做起,后创建了“中华国术大马戏团”。马戏团先后4次出国演出,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达18年。

  此外,还有赵凤岐、史德俊等一批享誉海外的杂技艺人相继出现,让散发泥土气息、极具东方特色、饱含中国底蕴的吴桥杂技名扬世界。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展馆内,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杂技学员照片。受访者供图

  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吴桥杂技节成为国际杂技界认可度最高的节庆之一,与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巴黎“明日与未来”国际马戏节并称为“世界杂技三大赛场”。

  “杂技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在世界各地播下友谊的种子。”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党委书记刘建功说,每届吴桥杂技节的获奖节目,都是各国杂技节目中的精品,技能水平和艺术表现力都是世界一流。

  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吴桥杂技学校建校初期推出的节目《晃板》,就在首届吴桥杂技节上获得最高荣誉“金狮奖”。吴桥杂技学校2004届埃塞俄比亚学生叶纳回国后组建了“非洲梦”杂技艺术团,并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派参赛队伍参加吴桥杂技节比赛。

  “以往是中国人到外国比赛中拿奖并以之为荣,现在世界杂技人把到吴桥杂技节拿奖视为一种荣耀。”刘建功说,这个转变,要归功于几代吴桥人多年的努力与坚守。

  自1987年创办至今,吴桥杂技节每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19届。38年来,吴桥杂技节累计邀请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名中外嘉宾和杂技艺术家相聚河北,成为世界杂技交流、碰撞、融合与创新的平台。

  吴桥,已是连接世界杂技艺术的文化之“桥”。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