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国家信访局机关党委党员代表一行,赴河北省海兴县辛集镇魏庄村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共商共议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议题,走访慰问脱贫户,捐资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海兴县地处渤海之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长期饱受旱涝无常、土地贫瘠之苦,广大群众守着大片盐碱地和滩涂汪子一筹莫展,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戴了许多年。2010年起,国家信访局开始对口帮扶海兴县,为“沿海强县、美丽海兴”建设注入了一股坚实强劲力量。十多年来,连绵的旱碱麦田、密集的体育产业集群和现代化的基建设施,无声地讲述着国家信访局真帮实扶的生动故事,凝聚着机关干部职工心系基层的深厚情感。
“他们筑起堤坝,守护全县汛期安定”
“以前有些年份洪峰来的那几天,我们全县青壮年都得顶着暴雨、扛着沙袋,拼死守护堤坝。平常年份,也说不准哪次刮台风,下大雨,海水倒灌就把俺们的虾池子和盐汪子给毁了……靠天吃饭,苦呀!”海兴县一位老党员抹着泪回忆宣惠河入海口雨季突发洪水的场景。
宣惠河原有防潮闸设施老旧、功能退化,汛期水患长久以来让周边群众苦不堪言。面对海兴范围内社会影响最广、群众呼声最高的痛点问题,国家信访局积极协调推进宣惠河防潮闸重建工程,从立项到竣工交付全程跟踪,倒排工期、抢班施工,克服各方面困难挑战,顺利赶在2023年新一轮洪水预警前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宣惠河防潮闸矗立在宣惠河入海口安如磐石,有效阻挡海水倒灌,守护着全县人民安定。如今的宣惠河入海口区域,芦苇荡漾、鸻鹬成群,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曾经的水患频发区域也成了各路人士争相投资开发的香饽饽,澳洲龙虾养殖、鱼粉鱼籽加工、渔网渔具制造等产业蓬勃发展,周边有的村甚至家家户户投身相关产业,“一村一园区”的蓝色经济在入海口集中连片发展,这片曾经的盐碱水汪子已华丽转型成为“蓝色聚宝盆”。
“他们打造产业链,激活经济发展引擎”
“都说海兴特色旱碱麦是用‘一个馒头打开致富路’,这一路考察下来,果然名不虚传,从品质到包装、物流,都是高水准!特别是你们‘海兴张常丰’面花品牌,一说起来都认可,我们销售才好做。”一位到访海兴县苏基镇张常丰村电商基地的客商如此评价。
旱碱麦是生长在盐碱地的小麦品种,烹制出的面制品口感紧实独特,海兴县历史上也一直有着制作销售造型多样、色彩丰富面制品的“面花”文化。但真正让“一个馒头打开致富路”,将特色饮食文化转变为经济发展效益,还是在国家信访局帮扶以后。帮助建立起张常丰电商基地,打造全县特色旱碱麦产销枢纽,提供面花加工、线上直播、物流仓储等服务,努力开拓首批销售渠道,打响海兴旱碱麦品牌知名度,吸纳全县10余家企业、20余个村、2000余名群众参与新型面花产业。一名驻海兴县帮扶干部表示:“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注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实现群众集体增收致富。重点是如何像打造‘海兴旱碱麦’品牌这样,牵动一个抓手,建成一条产业链,激活发展内生力量。”
抓住一个点,牵动一条线,扶起一大面。这些年,国家信访局对海兴县这样全链条、系统性的帮扶举措还有很多。引进全国领先乳品企业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场,为周边乡镇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村集体年分红1300余万元,带动起全县清洁能源、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等上下游产业;引进占地2万余平方米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提供电力、农技、汽配等技能培训场地、设施、校舍,先后培训各类技术人才2500余人次,为海兴县多门类、多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他们奉献真情,传递爱与温暖”
“感谢叔叔阿姨,我能安安心心上大学,不用旷课去打工挣生活费了。”海兴县香坊乡朱王村一名受资助的大学生在感谢信中动情地写道。这名学生受益于国家信访局办信司和机关服务中心干部职工自发捐款,联合在朱王村设立的教育资助“基金”,该“基金”为朱王村每名考上大学的困难学生提供支持。在“包联到村、帮扶到户”原则指引下,国家信访局干部职工针对海兴群众“点对点”的捐资捐物、精准帮带、急难援助等,各式各样把困难群众当亲人的帮扶举措还有很多,无不是情浓于水,把远亲当作近邻。
机关干部职工代表除了每年下乡入户走访慰问,落实具体帮扶举措外,还自发积极协调多方资源,为海兴群众谋得福祉。有的引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定向帮扶海兴县教育事业,建立教师培训、学生培养、教学资源共享等合作机制;有的邀请农业农技、科普教育、教学管理等领域专家学者现场授课,开展规模性集中培训;有的牵线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医疗合作帮扶,为海兴县提供重点医学学科建设指导、医护人才培训、远程诊疗支持,建立定向转诊绿色通道……
美丽海兴,靠海而兴;协力发展,华丽蝶变。用心用情用力,广汇资源聚合力,一批批下派干部、一个个帮扶项目、一笔笔定向资金,国家信访局始终带着真挚感情帮扶海兴县建设,竭尽所能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在盐碱地上开出了“央地一家亲”的绚烂花朵。 (吴文棣 尹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