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政务服务“加速度”,看雄安!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政务服务“加速度”,看雄安!

来源:政通雄安2024-03-01 15:36

  辞旧迎新岁,冬日盼春朝。2023年,雄安新区各项工作快进提速。

  这一年,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等一批高校校区集中开工。雄安宣武医院平稳有序开诊,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破土开工……

  这一年,雄安改革试点全面发力,“133100”区划代码正式对外启用,成功申创5项国家级试点。全国首创“1+N”企业跨省迁移业务体系。打造政务服务门牌,将政务信息资源集成贴在老百姓家门口……

  这一年,京雄“同城”,双向奔赴。异地就医京津冀免备案直接结算;社保卡“一卡通”实现就医购药“京雄互通”……

  这些成绩的背后,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2023年,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不断推动政务服务领域改革创新,争取更多试点工作,先行先试、探路领跑,为更好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23年,雄安新区建设政务服务“数字门牌”全渠道导引功能,把所有办事渠道、服务指南、自助点位、咨询服务等信息资源集成在一个“门牌码”上贴到家门口。通过 “门牌码”远程帮代办功能,实现远程咨询、帮办员预审、视频帮办、网上代办签约,打造“家门口的政务服务”

  “数字政务门牌项目整合所有办事渠道为一个入口,有效解决了网办普及度不够、线下大量办事网点和自助一体机无人问津的问题,统筹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让企业和群众切实享受到家门口服务。”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12月25日,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址正式启用。24家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7大类依申请办理的813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企业群众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只跑一个窗,一事办到底。

  2023年,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再度拓展政务服务领域,将移动端民生类政务服务办理事项增加至500余项,覆盖居民衣食住行多个方面,掌上办理事项集成度进一步提升。

  政务服务窗口是政府与群众最直接的联系纽带。窗口服务提升“一小步”,便民惠企迈出“一大步”。

  2023年,雄安打造“互联网+公共资源+金融服务”一体化交易担保模式,以电子保证金、电子保函等多种担保形式替代现金保证金及纸质保函,既避免在投标保证金环节泄露投标人信息,又为投标企业降低资金成本。

  为强化规范管理,2023年,雄安落实“双盲”评审,所有工程项目均实现电子化交易及专家“盲抽”,确保专家信息投标人、招标人、交易平台机构三方互盲。

  “双盲”评审的实施,能够有效避免评审专家倾向性打分问题,进一步规范评标委员会评审行为。自2023年7月4日推行“双盲”评审以来,雄安新区已实现政府投资公开招标项目100%“双盲”评审。

  “太给力了!5项证明事项,涉及不同部门,仅用2天时间就办好了。”苏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雄安分院负责人说。

  今年1月17日,公共服务局组织新区相关部门为苏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雄安分院开具“合法合规证明”,按照“一窗受理、分类办理、一窗出件”的服务模式,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理时限,优化办理流程,运用2天时间完成不同部门的5项证明事项集成办理。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解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相关“合法合规证明”时存在耗时长、材料繁、跑次多等痛点、堵点问题,不久前, 雄安新区全面推行企业上市发展合法合规证明“一件事”改革

  一项项雄安解法,细细剖析,既见“新意”,亦有“心意”。营造走在全国最前列的营商环境,雄安新区推动政务服务“优”无止境,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

  打造京雄通办新模式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3年3月9日,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自助办上线仪式暨政务服务工作交流活动在天津举办。

  △2023年3月9日,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自助办上线仪式暨政务服务工作交流活动在天津滨海新区成功举办。

  上线仪式共发布首批“京津冀+雄安”自助办服务208项,聚焦企业群众高频“跨省通办”需求,通过加强资源互认、数据共享、服务互通等方式,将差异化自助办功能以“本地化”服务形式进驻各自政务服务终端设备,实现异地服务本地自助办理,是政务服务领域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一项重要举措。

  打造京雄通办新模式,与北京七区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通过线上“云窗口”,与北京市、通州区实现近3500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在新区“跨区域无差别”办理,不让企业群众“往返跑”。

  “跨省通办”窗口的开通,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的难点堵点,有效服务人口流动、生产要素流动,进而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 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2023年10月16日,京津冀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劳动能力鉴定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

  △2023年10月16日,北京、天津、河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签署《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劳动能力鉴定合作协议》,就三地工伤职工劳动能力初次鉴定相互委托、三地支持雄安新区劳动能力鉴定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发展达成合作。

  签约仪式现场,北京、天津、河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签署《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劳动能力鉴定合作协议》,就三地工伤职工劳动能力初次鉴定相互委托、三地支持雄安新区劳动能力鉴定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发展达成合作。

  京津冀工伤保险合作,是社会保障领域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将进一步提升新区工伤保险服务水平和质量,更加充分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2023年,雄安新区会同北京、河北联合印发《“北京+雄安”政务服务同城化工作方案》,积极打造“京雄”同城化民生服务“幸福圈”

  推陈出新

  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目前,雄安新区已经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公共服务对承接疏解至关重要。

  “不用跑腿、不用见面,在网上就能办理公司迁移手续,还有工作人员提供‘一对一’指导,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北京某科技公司顺利将企业从北京迁移至雄安新区。正在北京忙着收尾工作的公司总经理张先生,收到雄安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快递过来的营业执照后,“点赞”新区高效、贴心的政务服务。

  这家公司是一家从传统影视、互联网行业向直播带货、短视频内容营销及元宇宙AI数字人直播领域转型的互联网整合营销高科技公司。正因为看好雄安新区的创新创业氛围,公司作出迁移到雄安新区的决定。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为企业量身定制“企业大礼包”。“企业大礼包”内一次性配齐营业执照、三枚免费印章(单位专用章、财务专用章、法定代表人名章)、办事指南、惠企政策汇编等6类企业必需品。

  时间的足迹,汇聚着前行的力量。六年来,雄安坚定不移走在创新的路上,特别是围绕服务疏解项目和企业的初心、使命,推出了“一会三函”和“无感迁移”改革。为北京疏解企业打造“1套跨省市迁移机制”和“N项配套惠企举措”在内的跨省市迁移服务体系, 实现全国首个跨省企业迁移“全程网办”

  2023年,“三校一院”实现开学开诊、“四校一院”正式开工,对雄安新区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显著成效。

  行走在雄安新区,尽是塔吊高耸、机器轰鸣的建设场景。招投标工作是这些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前期准备环节之一。新区如何助力重点项目招标提速增效?

  2023年11月21日,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5-1#施工总承包资格预审项目在雄安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完成招标。

  “线上招标,一次不跑,招标进度也清晰明了。”该项目招标人代表、北京林业大学招标中心副主任苏辉辉说。

  “我们围绕服务疏解人员,聚焦教育、社保、医疗、公积金、就业、户籍等重点领域公共服务事项,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通过明确事项名称、业务场景、办理方式等要素,梳理印发两批同城化事项清单,共计107项。同时,建立京冀和雄安新区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京冀与雄安新区数据共享平台互联互通, 京雄数据共享实现‘零’突破。”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雄安新区紧紧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围绕“展五新”目标,以“聚要素”为工作发力点和切入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推动新区政务服务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奋力谱写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新篇章。

  原标题:河北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全力答好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首选地之卷

  来源:光明网(记者:孙满桃)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龙羊峡畔的高原“渔光曲”

  • 昔日盐碱地 秋日绽斑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20日,记者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联合广东省科学院组成的研究团队,日前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发现了一处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地质遗迹——金林陨石坑。
2025-10-21 09:49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Grace Hendricks和同事证明,一种mRNA版本的新冠纳米颗粒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是标准mRNA疫苗的28倍。
2025-10-21 09:42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办“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研制总结暨未来科学规划研讨会。”
2025-10-21 09:39
单日就可最多烘干稻谷5000吨。
2025-10-21 09:28
农业农村部20日宣布,从当前开始到冬至(12月21日),启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
2025-10-21 09:24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