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北人上北京过大年:我被春节的科技感狠狠教育了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北 > 正文

河北人上北京过大年:我被春节的科技感狠狠教育了

来源:未来网2023-02-01 15:28

  在热搜和短视频里,春节期间有两种人:一种是回家过年的人,另外一种是奔赴三亚、大理等热门旅游景点过年的人。今年,年过五旬的曾光选择了第三种方式:逆着回乡潮,去北京过年。

  “品了四五十年家乡的年味,想尝尝他乡的味道了。”

  曾光说,不单单是这个原因,家里有些老年人还没有“阳”或者还在“阳康”过程中,所以今年也不方便去拜年走亲戚,干脆趁着过年出来走走。

  收拾好行李,订好民宿,一家人直奔火车站,赶着年三十的空车厢,曾光一家人踏上了异乡过年的旅程。

  不一样的“新”年味:

  AR灯光秀加持,春节传统里满满科技感

  曾光来自河北省一个地级市,尽管北方过年风俗相似,但曾光还是感受到了两地过年的差异。

  以往在老家过年,从除夕下午开始,鞭炮烟花声就络绎不绝,这种亲切的声音让曾光在感官上感觉到,新年就要到了。

  但北京的年味是另一种景象:除夕夜幕降临,红色的灯笼挂满了主干道,火树银花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街边的店铺和商场陆续闭门,人们拎着大包小包,迈着匆匆的步子回家过年。

河北人上北京过大年:我被春节的科技感狠狠教育了

北京部分地标建筑群在春节期间上演的灯光秀。

  吃完年夜饭,在回北京住处的路上,曾光抬眼望去,不远处的高层建筑群亮起了AR灯光秀,一只洁白的小兔子提着红灯笼,周边是绚烂的烟花。金色的凤凰腾空而起,五彩斑斓比烟花绚烂。

  “小崽子们,快看那只小兔子是不是要跳出来了!”曾光忙指给孙子孙女看,旁边的儿子提醒:爸,那是AR,叫做虚拟现实。

河北人上北京过大年:我被春节的科技感狠狠教育了

“炫彩望京”雕塑春节期间上演AR灯光秀。

  这种和老家不同的“科技感”伴随着曾光的春节旅程。走进北京的便利店买日用品,曾光环顾四周看不到售货员。直到工作人员从库房走出来,把他带到自助结账处。

  “原来要自己扫码,自己结账啊。”曾光感慨,自己带的现金,在这次旅程中基本没用上。

  为了深度感受北京的年味,曾光一家坚持不打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结果曾光成了这一原则的“第一受害者”。乘坐地铁在自动售票机前选错了站,导致无法刷卡出站;改用手机扫码后,公交码和地铁码总是“傻傻分不清”,进不了站下不了车;公交下车总是记不得刷码……曾光成了妻子眼中的嫌弃对象。

  “凡事都有第一次,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心态,就会了。”曾光觉得,此次北京之行来对了,让他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新的看法和感悟。

  品味他乡年味:

  赶庙会、逛胡同,体验老北京的地道

  除夕夜总是先从一桌子年夜饭开始。

  忙碌是工作常态。往常,曾光会一直忙到大年三十上午,等大家都回家吃年夜饭过年的时候,才能闲下来准备家里的年夜饭。

  包饺子、炖鱼、炖排骨、炖肉、熏鸡、熏兔、蒸花卷、蒸包子、蒸馒头、蒸豆包、蒸年糕……过去,报菜名式的年货和年夜饭,是曾光一家人在春节里最美味的羁绊。

  今年,曾光一家选择了年夜饭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粤菜。

  品尝不一样的美食,就相当于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

  “对老百姓来说,年夜饭和家常饭的区别越来越小,过年越来越不知道吃什么了。”曾光说。

  全国各地的年味,除了年夜饭外,都浓缩在一年一度的春节庙会里。北京的庙会,当然要数位于北京房山的八大处公园。

  大年初一的八大处公园熙熙攘攘,摩肩擦踵,景区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入口处设置了三道关卡,设置了进出两个通道,才得以让祈求新一年好运的人们拜佛、祈福。

河北人上北京过大年:我被春节的科技感狠狠教育了

大年初一,八大处公园入口处游客人山人海。

  排队扫码买完票,曾光夫妇带着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起涌入人群中。

  “好几年已经没有见过这么多人了!”曾光脸上满是欣喜,在他看来,过年就是要赶个热闹。

  没有人,就没有年味。

  随着人群,曾光和家人们来到了一座寺庙门前。

  “我今年就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把企业做得更大更漂亮。”相对于许愿池和许愿树,曾光更喜欢“烧香祈福”的过年方式。因为景区不能私自焚香,曾光把一大把香举在胸前,闭上眼睛,许了愿望。睁开眼睛,把香丢进了焚香炉中。

  曾光儿子手捧着一柱印有“学业有成”的香,他希望自己的一双子女未来能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

  就这样,这种“老派”的过年方式,在两代人之间实现了无缝传承。

河北人上北京过大年:我被春节的科技感狠狠教育了

北京八大处公园,一位游客正在许愿树前祈福。

  曾光年轻时从小买卖起家,目前已经有三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经过过去三年磨炼,曾光的三家企业不但“挺了过来”,还实现了盈利。这让他感到无比欣慰。曾光说,只要企业还在,今年一定要打一场漂亮的“翻番仗”。

  春节期间,和八大处一样摩肩擦踵的地方,要数南锣鼓巷。

  “去看看春节里的北京胡同”也纳入了曾光一家这次春节旅行的项目之中。从胡同入口,到胡同尽头,曾光挤着人群走了一遍。

  “客流量高,店铺有创意,(店主)有经商头脑。”曾光觉得,和四五线城市相比,一线城市尤其是首都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逛完闹市,曾光转向相对安静的小胡同,这里有茅盾先生的故居,大部分是住在胡同里的老北京人的住所。曾光说,这次来胡同逛逛,是想参考一下北京胡同的建筑风格,以后在山上买块地,自己也设计一个四合院。

  曾光儿子有不同的想法。他最近关注了几个懂车的博主,今年想购入一台7座车,而且看上了一款国产品牌。曾光儿子解释说,家里人多,每次出去都是开两辆车,不方便。

  望长城内外,各地乡音缭绕

  这个年过得有点“国际范儿”

  大年初二,人们一觉醒来,发现北京迎来了兔年的第一场雪。落到地上的雪薄薄一层,但足以给在北京过年的人们带来春节的祝福。

  曾光决定,带着家人一起到长城上看看。如果足够幸运,还能遇到长城雪景。

  坐上去往八达岭的小火车,坐在对面的几位异域面孔吸引了曾光的注意。

  “没想到外国小哥也在北京过大年!”曾光想着,但那句“Happy New Year”却没说出口,国外小哥朝他笑了笑,像是领会了曾光的心意。

  “在家挺能,咋出来就怂了?”妻子嘲笑他。

  这不是曾光第一次爬长城。有一些人爬过一次长城之后,可能要等很久才会想起再次攀登。但曾光一直觉得,没有爬尽长城,就不算完全爬过长城。

河北人上北京过大年:我被春节的科技感狠狠教育了

八达岭长城脚下,一位小朋友和冰墩墩一起合影。

  在八达岭长城索道排队处,一位西班牙籍的留学生向曾光求助。曾光用手比划着,说着简单的英文单词给留学生做指引,尽管最后没怎么帮上忙,但曾光觉得,在热情好客方面,这次“不能再输了咱中国人的气势”。

  尽管没有体验到长城“雪落成诗”的惟余莽莽,零下18度的寒冷天气还是给了曾光很多思考。

  “北京太冷了……” “下次来一定要多穿点……”

  “还有吗?”

  “近期应该不会考虑再爬长城了……”

  旁边的东北大哥宽慰:零下18度,算个啥……

  从八达岭回北京市区,曾光一家人赶上了高铁,从八达岭站到清河站,不到二十分钟,曾光又切切实实体验了一把“科技与狠活儿”。在曾光的印象中,步入八达岭地下车站,乘坐了不下四部长长的电梯。

  “这深度至少得50米以上了!”曾光问列车员。

  列车员回答:102米。

  “厉害厉害!”

  近几年,曾光切实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

  5岁的龙凤胎孙子孙女从幼儿园回来,用他的智能手机播放了一首《孤勇者》,并跟随歌曲跳起了舞蹈。孙子孙女走后,满心疑问的曾光夫妇把这首歌听了一遍又一遍。

  几年前,“月嫂”“育儿嫂”已经开始在曾光生活的这个北方小城成为常态,一生要强的的曾光夫妇,在被告知不用带孙子的时候,内心升起了一股无名的失落和忧伤。

  ……

  曾光经营的两家物流公司,一直没有解决用人荒的问题。这次在北京的观察和见闻让他意识到:在数据化和智能化方面,他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活到老,学到老。要拥抱年轻人,拥抱新思想,更要拥抱新变化。”曾光说。

  砥砺前行是春节共同的传承

  尽管来到北京过年,曾光家大年初一拜年的传统一直都没变。

  大年初一早上,两个孙子孙女来到曾光夫妇面前跪下来,嗲声嗲气给爷爷奶奶拜年。祝福语说完还不忘最后点睛: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不同的是,实体红包已经渐渐在曾光家消失了。曾光夫妇用手机转账把压岁钱给了儿子儿媳,乐呵呵扶着两个小朋友站起来,露出“空手套白狼”后胜利的喜悦,留下两个不谙世事的幼童一脸懵……

  大年初四,曾光一家就赶上中午的火车,打道回府。对他来说,过完年,就要开始新的忙碌。

  我问为啥这么匆忙,他说,昨天在小区里溜达,看到友商的快递小哥已经开工了,坐不住了……

  大年初七,我给曾光发微信:老板,开工大吉。曾光发来一张工作场地的照片,配文:早就已经开工了!

  愿每一个奋斗的人,都能在2023年勇毅前行!

  (文中“曾光”为化名。)

  作者 | 晓方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