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北人上北京过大年:我被春节的科技感狠狠教育了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北 > 正文

河北人上北京过大年:我被春节的科技感狠狠教育了

来源:未来网2023-02-01 15:28

  在热搜和短视频里,春节期间有两种人:一种是回家过年的人,另外一种是奔赴三亚、大理等热门旅游景点过年的人。今年,年过五旬的曾光选择了第三种方式:逆着回乡潮,去北京过年。

  “品了四五十年家乡的年味,想尝尝他乡的味道了。”

  曾光说,不单单是这个原因,家里有些老年人还没有“阳”或者还在“阳康”过程中,所以今年也不方便去拜年走亲戚,干脆趁着过年出来走走。

  收拾好行李,订好民宿,一家人直奔火车站,赶着年三十的空车厢,曾光一家人踏上了异乡过年的旅程。

  不一样的“新”年味:

  AR灯光秀加持,春节传统里满满科技感

  曾光来自河北省一个地级市,尽管北方过年风俗相似,但曾光还是感受到了两地过年的差异。

  以往在老家过年,从除夕下午开始,鞭炮烟花声就络绎不绝,这种亲切的声音让曾光在感官上感觉到,新年就要到了。

  但北京的年味是另一种景象:除夕夜幕降临,红色的灯笼挂满了主干道,火树银花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街边的店铺和商场陆续闭门,人们拎着大包小包,迈着匆匆的步子回家过年。

河北人上北京过大年:我被春节的科技感狠狠教育了

北京部分地标建筑群在春节期间上演的灯光秀。

  吃完年夜饭,在回北京住处的路上,曾光抬眼望去,不远处的高层建筑群亮起了AR灯光秀,一只洁白的小兔子提着红灯笼,周边是绚烂的烟花。金色的凤凰腾空而起,五彩斑斓比烟花绚烂。

  “小崽子们,快看那只小兔子是不是要跳出来了!”曾光忙指给孙子孙女看,旁边的儿子提醒:爸,那是AR,叫做虚拟现实。

河北人上北京过大年:我被春节的科技感狠狠教育了

“炫彩望京”雕塑春节期间上演AR灯光秀。

  这种和老家不同的“科技感”伴随着曾光的春节旅程。走进北京的便利店买日用品,曾光环顾四周看不到售货员。直到工作人员从库房走出来,把他带到自助结账处。

  “原来要自己扫码,自己结账啊。”曾光感慨,自己带的现金,在这次旅程中基本没用上。

  为了深度感受北京的年味,曾光一家坚持不打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结果曾光成了这一原则的“第一受害者”。乘坐地铁在自动售票机前选错了站,导致无法刷卡出站;改用手机扫码后,公交码和地铁码总是“傻傻分不清”,进不了站下不了车;公交下车总是记不得刷码……曾光成了妻子眼中的嫌弃对象。

  “凡事都有第一次,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心态,就会了。”曾光觉得,此次北京之行来对了,让他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新的看法和感悟。

  品味他乡年味:

  赶庙会、逛胡同,体验老北京的地道

  除夕夜总是先从一桌子年夜饭开始。

  忙碌是工作常态。往常,曾光会一直忙到大年三十上午,等大家都回家吃年夜饭过年的时候,才能闲下来准备家里的年夜饭。

  包饺子、炖鱼、炖排骨、炖肉、熏鸡、熏兔、蒸花卷、蒸包子、蒸馒头、蒸豆包、蒸年糕……过去,报菜名式的年货和年夜饭,是曾光一家人在春节里最美味的羁绊。

  今年,曾光一家选择了年夜饭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粤菜。

  品尝不一样的美食,就相当于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

  “对老百姓来说,年夜饭和家常饭的区别越来越小,过年越来越不知道吃什么了。”曾光说。

  全国各地的年味,除了年夜饭外,都浓缩在一年一度的春节庙会里。北京的庙会,当然要数位于北京房山的八大处公园。

  大年初一的八大处公园熙熙攘攘,摩肩擦踵,景区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入口处设置了三道关卡,设置了进出两个通道,才得以让祈求新一年好运的人们拜佛、祈福。

河北人上北京过大年:我被春节的科技感狠狠教育了

大年初一,八大处公园入口处游客人山人海。

  排队扫码买完票,曾光夫妇带着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起涌入人群中。

  “好几年已经没有见过这么多人了!”曾光脸上满是欣喜,在他看来,过年就是要赶个热闹。

  没有人,就没有年味。

  随着人群,曾光和家人们来到了一座寺庙门前。

  “我今年就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把企业做得更大更漂亮。”相对于许愿池和许愿树,曾光更喜欢“烧香祈福”的过年方式。因为景区不能私自焚香,曾光把一大把香举在胸前,闭上眼睛,许了愿望。睁开眼睛,把香丢进了焚香炉中。

  曾光儿子手捧着一柱印有“学业有成”的香,他希望自己的一双子女未来能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

  就这样,这种“老派”的过年方式,在两代人之间实现了无缝传承。

河北人上北京过大年:我被春节的科技感狠狠教育了

北京八大处公园,一位游客正在许愿树前祈福。

  曾光年轻时从小买卖起家,目前已经有三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经过过去三年磨炼,曾光的三家企业不但“挺了过来”,还实现了盈利。这让他感到无比欣慰。曾光说,只要企业还在,今年一定要打一场漂亮的“翻番仗”。

  春节期间,和八大处一样摩肩擦踵的地方,要数南锣鼓巷。

  “去看看春节里的北京胡同”也纳入了曾光一家这次春节旅行的项目之中。从胡同入口,到胡同尽头,曾光挤着人群走了一遍。

  “客流量高,店铺有创意,(店主)有经商头脑。”曾光觉得,和四五线城市相比,一线城市尤其是首都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逛完闹市,曾光转向相对安静的小胡同,这里有茅盾先生的故居,大部分是住在胡同里的老北京人的住所。曾光说,这次来胡同逛逛,是想参考一下北京胡同的建筑风格,以后在山上买块地,自己也设计一个四合院。

  曾光儿子有不同的想法。他最近关注了几个懂车的博主,今年想购入一台7座车,而且看上了一款国产品牌。曾光儿子解释说,家里人多,每次出去都是开两辆车,不方便。

  望长城内外,各地乡音缭绕

  这个年过得有点“国际范儿”

  大年初二,人们一觉醒来,发现北京迎来了兔年的第一场雪。落到地上的雪薄薄一层,但足以给在北京过年的人们带来春节的祝福。

  曾光决定,带着家人一起到长城上看看。如果足够幸运,还能遇到长城雪景。

  坐上去往八达岭的小火车,坐在对面的几位异域面孔吸引了曾光的注意。

  “没想到外国小哥也在北京过大年!”曾光想着,但那句“Happy New Year”却没说出口,国外小哥朝他笑了笑,像是领会了曾光的心意。

  “在家挺能,咋出来就怂了?”妻子嘲笑他。

  这不是曾光第一次爬长城。有一些人爬过一次长城之后,可能要等很久才会想起再次攀登。但曾光一直觉得,没有爬尽长城,就不算完全爬过长城。

河北人上北京过大年:我被春节的科技感狠狠教育了

八达岭长城脚下,一位小朋友和冰墩墩一起合影。

  在八达岭长城索道排队处,一位西班牙籍的留学生向曾光求助。曾光用手比划着,说着简单的英文单词给留学生做指引,尽管最后没怎么帮上忙,但曾光觉得,在热情好客方面,这次“不能再输了咱中国人的气势”。

  尽管没有体验到长城“雪落成诗”的惟余莽莽,零下18度的寒冷天气还是给了曾光很多思考。

  “北京太冷了……” “下次来一定要多穿点……”

  “还有吗?”

  “近期应该不会考虑再爬长城了……”

  旁边的东北大哥宽慰:零下18度,算个啥……

  从八达岭回北京市区,曾光一家人赶上了高铁,从八达岭站到清河站,不到二十分钟,曾光又切切实实体验了一把“科技与狠活儿”。在曾光的印象中,步入八达岭地下车站,乘坐了不下四部长长的电梯。

  “这深度至少得50米以上了!”曾光问列车员。

  列车员回答:102米。

  “厉害厉害!”

  近几年,曾光切实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

  5岁的龙凤胎孙子孙女从幼儿园回来,用他的智能手机播放了一首《孤勇者》,并跟随歌曲跳起了舞蹈。孙子孙女走后,满心疑问的曾光夫妇把这首歌听了一遍又一遍。

  几年前,“月嫂”“育儿嫂”已经开始在曾光生活的这个北方小城成为常态,一生要强的的曾光夫妇,在被告知不用带孙子的时候,内心升起了一股无名的失落和忧伤。

  ……

  曾光经营的两家物流公司,一直没有解决用人荒的问题。这次在北京的观察和见闻让他意识到:在数据化和智能化方面,他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活到老,学到老。要拥抱年轻人,拥抱新思想,更要拥抱新变化。”曾光说。

  砥砺前行是春节共同的传承

  尽管来到北京过年,曾光家大年初一拜年的传统一直都没变。

  大年初一早上,两个孙子孙女来到曾光夫妇面前跪下来,嗲声嗲气给爷爷奶奶拜年。祝福语说完还不忘最后点睛: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不同的是,实体红包已经渐渐在曾光家消失了。曾光夫妇用手机转账把压岁钱给了儿子儿媳,乐呵呵扶着两个小朋友站起来,露出“空手套白狼”后胜利的喜悦,留下两个不谙世事的幼童一脸懵……

  大年初四,曾光一家就赶上中午的火车,打道回府。对他来说,过完年,就要开始新的忙碌。

  我问为啥这么匆忙,他说,昨天在小区里溜达,看到友商的快递小哥已经开工了,坐不住了……

  大年初七,我给曾光发微信:老板,开工大吉。曾光发来一张工作场地的照片,配文:早就已经开工了!

  愿每一个奋斗的人,都能在2023年勇毅前行!

  (文中“曾光”为化名。)

  作者 | 晓方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近七成

  •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