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在“革命文物里的烽火记忆”故事会上,“大别山红娃”刘一帆讲述红军战士盛国华与史沫特莱《跨越山海的约定》,将现场听众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2025年湖北红色旅游季暨第三届“大别山上红旗飘”主题传播活动期间,来自鄂豫皖三省14个县市(区)的青少年齐聚一堂,以“大别山红娃”的身份,用真挚的童声讲述红色故事,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

大悟是革命老区,也是大别山精神重要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大悟县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结合党史宣传教育,通过“选拔、培训、实践、展示”,教育培养一批“大别山红娃”讲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聆听他们的讲述,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年代,感到无比震撼。”观众史欢欢感慨。新城镇16名“大别山红娃”,向游客讲述《徐海东家族的故事》,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到开国大将徐海东革命事迹。
目前,该县已培育800余名“大别山红娃”,他们常年活跃在中原突围纪念馆、新四军第五师旧址等场馆,成为大别山精神最年轻的“传播者”。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200余场,义务宣讲2000余场次,服务游客、听众超5万人次,“童声童语”让红色故事“声”入人心。

“太姥爷在战斗中左脸被敌人子弹击中,当时医疗水平有限,弹片无法取出,直至去世后,在骨灰中发现了那枚弹片,后来舅姥爷(邓少东之子)将那枚弹片交给了妈妈。”大悟泉水实验学校五年级1班学生田晟曦饱含深情讲述太姥爷——大悟开国少将邓少东的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从娃娃抓起,在一次次宣讲中,孩子们悄然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大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委会主任魏燕华说。

从红色场馆,到宣讲比赛,从“听”到“讲”,“红娃”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红色故事传播能力得到提升,从“校”到“家”,构建“家校社”联动的协同育人格局。
“从最初的胆怯到现在的落落大方,从背课文式讲解到现在自带感情呈现,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新城镇中心小学校长宁华芳说。
近年来,大悟与大别山鄂豫皖三省近40个县市(区)携手,共同发出大别山振兴发展协作倡议、推介大别山红色文旅、开展红色情景剧展演、组织青年同唱爱国歌曲、发出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倡议等,强化区域协作,谱写“文旅联动”红色文化传承合作新篇章。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易荣波、李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