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3至14世纪长江流域城市发展暨武昌古城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会。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表示,2024至2025年,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与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发掘武昌古城遗址。本次研讨会以这一新发现为契机,希望促进不同区域的考古材料互通、研究方法互鉴,共同探讨长江流域历史时期城市研究的学术难题,持续推动长江文明研究。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蒋卫锋表示,武昌古城是长江流域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为我们认识这座城市提供了丰富资料。未来,希望通过多元、深入的研究,融合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推动公众考古,讲好武昌古城故事,深化我们对长江文明的认识。
开幕式后,与会人员前往武昌古城考古发掘现场考察,学者们围绕遗迹现象和出土遗物展开了深入交流。
研讨会报告环节,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张晶晶汇报了武昌古城南市遗址和城墙遗址近年来最新的考古发现。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曹昭梳理了六朝至宋代的夏口、郢州与鄂州城的位置范围及变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征宇介绍了杭州古代城市考古的主要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睿介绍了扬州城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现状。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大可分享了五代两宋潭州城的考古新发现。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江滔介绍了成都市西御街南侧遗址考古新发现,并探讨了相关问题。
圆桌讨论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贺世伟主持,杭侃、张学锋、魏斌、陈曦、吕博等围绕城市考古研究方法、古代城市的比较研究、城市发展变迁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认为,城市考古对认识古代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考古工作者应重视城市考古研究。从汇报展示的情况看,长江流域城市考古工作已经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但古代城市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工作中要具备“考古一张图”意识,重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严楚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