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武汉大学举办第七届珞珈智库论坛。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路径,旨在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论坛现场 金鑫摄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表示,城市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助力城市现代化建设、在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担当作为,武汉大学将着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筑牢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智力基础;强化有组织科研,为服务城市现代化建设构建高水平智库平台;坚持创新驱动,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徐艳国表示,城市现代化道路是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体现在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建设与治理并重,坚持以人为本。走好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道路,必须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关于高质量推进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建设,5位主旨演讲专家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了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翼表示,要通过吸纳流动人口参与基层治理、以常住地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基层治理架构等方式补足城市服务短板。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赵耀辉认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时代城乡融合面临的新问题,着力提升农村居民养老金水平、医疗保障水平和养老照护能力。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教授朱竑表示,要通过强化南南合作、构建在地化理论体系、探索多元评价标准等方式,提升全球南方的学术话语权。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何艳玲认为,要秉持“为兴而治”与“因治而兴”相结合的大治理观,走人民城市之路。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吴晓林表示,要坚持“技术的组织建构论”,通过高位统筹、职责明晰、跨部门协同,实现数据融合与应急联动。
本届论坛还设置了三场高峰论坛,分别聚焦城市公共治理、空间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议题。
据悉,“珞珈智库论坛”是武汉大学发挥学术研究、人才团队等综合优势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实践经验优势,倾力打造的智库论坛品牌项目。本届论坛由武汉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湖北政治建设研究院联合承办,长江高端智库联盟支持。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高源、吕普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