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明海英)10月29日,第五届“咸丰·世遗唐崖论坛”在湖北省咸丰县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文物考古、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飞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表示,湖北文旅文物系统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实施荆楚文脉赓续工程,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考古遗址公园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唐崖土司城址申遗成功十年来的工作成效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更凝聚了广大专家学者的智慧与心血。展望未来,要以实际行动更好地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唐崖古遗:坚持保护第一,构建遗产与自然、人文环境协同保护格局,实施保护提升行动;加强跨区域协作与文旅融合,落实土司遗址联动机制,延伸产业链,推动遗产地向复合型文化旅游目的地升级;勇担文化使命,围绕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深化研究、设计线路、讲好故事,推动学术研究与保护利用深度融合。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武陵山区土司文化探析”为主题作主旨报告。他从多元一体格局出发,深入剖析了武陵山区土司的社会生态、物质与精神文化,阐释了其文化价值的特殊性、差异性。他表示,深化土司文化研究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与国家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论坛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湖北大学、咸丰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庆祝唐崖土司城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共同探讨土司文化的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