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7日,城市高质量发展与治理创新论坛在湖北武汉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30余所高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如何系统破解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治理难题进行深度研讨。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
开幕式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在致辞中表示,城市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提质增效,更是关乎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安全韧性、治理效能的系统性工程。本次论坛精准对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聚焦城市更新、社区建设与基层治理、安全韧性建设、数字化转型等主题,提供真知灼见、贡献务实之策,为建设人民城市贡献更多治理新方法新路径。
主旨报告环节,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李满春从国土安全维护、长江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优化三个角度出发,系统阐释了地理信息是国家治理战略需求这一核心观点。北京大学教授李国平认为,当前城市发展进入关键拐点,需要重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重要地位。清华大学教授田莉立足中国本土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分享了构建适应性规划治理体系的多点思考。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征学从“人-地-钱”三要素出发,分析“十五五”新型城镇化趋势、挑战和政策转变方向。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世福结合中国城市更新的真实案例,提出对城市更新未来实践中目标、过程、主体多维度优化的再思考。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道林认为,土地要素配置实践需以生产性需求为前提和基础,从而保障高质量发展。南京大学教授黄贤金从三生空间入手,对中国碳排放现状进行分解剖析,提出降碳增汇的路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德斌对比分析了全球和中国的科技创新布局,说明人才引育与科技创新投入存在强相关性。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安录分析城镇化、非农化带来的系列挑战,提出政策制定与实施需聚焦空间公平、经济有效、环境友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彭勃认为超大城市事务应该根据概率值和专业性进行分类研究,进而实现精细化治理。
分论坛环节,专家聚焦“数字化转型与治理创新”和“城市韧性与人本发展”两大主题,深入探讨了数智驱动的超大城市服务治理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更新与治理、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韧性治理与逻辑转换等前沿议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江驭鲲、何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