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武汉大学“盘龙城·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兴起”专题展正式对外开放。社会观众可于周末及节假日免费免预约参观展览,展览将持续至11月10日。
展览首次将长江流域两大青铜文明代表性遗址并置呈现,通过“盘龙南踞·十年一城”“三星丽天·神权古国”“一江共济·星汉同辉”三大单元,系统梳理了两地的考古历程、聚落变迁与文化内涵。展览展出两地青铜器、玉器、金器、陶器、石器共80件/套,其中首次展出盘龙城遗址近年来新出土的陶大口尊、兽面纹陶片等文物近二十件;三星堆遗址近年来新出土的鸟形金箔片等文物十余件。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表示,盘龙城是商王朝在南方的战略据点,其城垣结构、青铜礼器组合与郑州商城高度相似,体现了中原礼制体系的南渐。同时,盘龙城本地特色的陶器群和冶铜技术也反映了对中原文化的吸收与改造。盘龙城作为商代前期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是长江中游地区资源流通与文化传播的枢纽,其与周边地区的互动为长江流域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文物盛宴,更是一次深度的学术呈现。它用实物和研究成果构建深层次的文化对话,清晰展现长江流域内部各文明单元之间的交流互鉴以及与黄河流域的互动融合;更通过器物承载的礼制传统与精神信仰,与黄河流域形成了文化基因的共振。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三星堆研究院学术执行院长冉宏林介绍,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以人物、动物、植物形象为主体,突破了中原以礼器和兵器为主的传统模式,其地域特色尤为突出。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这些器物的制作地点、工艺与技术、原料来源及交流途径等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些也是展览启发观众思考的地方。
盘龙城遗址项目负责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卓介绍,盘龙城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分别为长江中游和长江上游青铜文明的突出代表,两地既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演进脉络,又展现出密切的联系,共同促成了整个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本次展览从单线叙事延伸至双线并行,通过重点解析、并列展示等形式体现了两地在物质及精神文化层面风格鲜明又融合共通的核心特点。展览还设置了沉浸式学术阅读区、观影区和互动打卡区。
展览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万林艺术博物馆共同举办。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严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