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第七期湖北曲艺传承人培训班结业典礼暨汇报演出,在江汉大学精彩落幕。历经一个月的集中培训,这场盛会既是30多名学员非遗传承技艺的集中展示,也是湖北曲艺守正创新成果的生动呈现。
本次结业汇报演出以“曲韵新声·艺彩绽放”为主题,分为两个篇章。在“曲韵新声”篇章中,《楚韵新声耀曲坛》以恢宏的演唱拉开序幕,全体学员携手王林、高思思、谭宗钊登台,用欢快的歌声、热情的鼓声和活泼的快板彰显楚地曲艺的蓬勃生机;方宇昕带来的湖北评书《三箭定姻缘》,以精湛的说表艺术演绎传统故事;胡杏芝等表演的湖北大鼓《光荣的志愿者》,则将曲艺形式与时代题材结合,传递志愿精神;罗梅梅等人的曲艺小品《劝》、吴盼等一众学员的湖北小曲《黄鹤楼》,从不同维度展现了湖北曲艺的多样形态与创新表达。
节目《楚韵新声耀曲坛》
“艺彩绽放”篇章里,王林的快板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节奏明快、表演生动;唐舒云等演绎的湖北小曲《过早》,以极具烟火气的“过早”文化展现湖北民俗风情;江汉大学戏剧专业研究生团队小品《“遗”脉相承》聚焦非遗传承,讲述了“‘遗’脉相承”志愿者团队服务曲艺研培班的故事;钟晓宏等带来的湖北大鼓《说唱非遗曲艺班》,用朗朗上口的唱词回顾培训历程,表达传承决心。整台演出涵盖湖北大鼓、湖北小曲、评书、快板书、小品等多种曲艺形式。
节目 小品《“遗”脉相承》
一个月来,马盛德、吴文科等20余位非遗研究专家与姚俐玲、付群刚等曲艺名家组成的授课团队,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创作实践等多元模式,让学员在技艺提升、视野拓宽、创作创新上实现全方位成长。
节目 湖北大鼓《说唱非遗曲艺班》
学员代表高思思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把所学所悟融入今后的创作与表演中,让湖北曲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江汉大学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培训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目标,充分考虑受训人群的实际情况,因人因事施教,坚持问题导向、作品导向,使培训质量相比往年有了较大的提升。
江汉大学依托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7期湖北曲艺传承人培训班,累计培养超270名曲艺人才。这些学员如星火般散布湖北各地,成为当地曲艺传承的骨干力量。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严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