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5岁的小琴(化名)站在镜子前,差点认不出自己,肚子里80斤的肿瘤没了,还保住了当妈妈的希望。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通妇科王世宣教授、杨书红副教授团队,从小琴肚子里抽出了整整35000毫升像果冻一样的黏液,成功切除一个直径50厘米重达80斤的罕见卵巢畸胎瘤,同时,还为她保住了子宫和一侧卵巢及输卵管。
2023年6月,小琴在单位体检中发现盆腔有肿物,却因“不痛不痒”,没有重视。去年8月起,她腰围激增,腹胀至食欲减退,辗转多家医院均被建议手术。“我还没结婚,想保住当妈妈的机会。”小琴拒绝手术,仅靠药物调理,不到一年肿瘤却“疯长”,体重飙升至170斤,仿佛怀孕多胎,一度平躺困难,双下肢严重水肿。今年9月9日,她抱着最后希望来到了同济医院王世宣教授的知名专家门诊。
前不久,妇产科、麻醉科等20多人多学科团队合作,为小琴进行手术,创新采用“左侧卧位→缓慢减压→改平卧位”三步法,先在侧卧位下从腹部切开一个10厘米切口,进入腹膜层,再切开一个1厘米大小“洞口”,控制流速,分次放出胶冻样液体累计20000毫升,相当于40瓶矿泉水的容量。等腹压下降、生命体征平稳后,医生再次消除铺巾在平卧位下扩大腹膜洞口,进行开腹探查,清除剩余的15000毫升“果冻”液体。
术中发现,小琴右侧卵巢已完全被肿瘤撑破,几乎无法见到正常卵巢组织,左侧附件萎缩,盆腹腔壁布满“粟粒样”炎性结节。团队细心地剥离肿瘤,切除右侧附件、部分大网膜及腹壁病灶,保留了子宫和左侧附件,快速病理提示良性倾向,手术历时4小时,全程仅出血400毫升。
术后第1天,小琴体重降至45公斤,下肢水肿消退,腹围缩小35厘米,最终病理确诊为“右侧卵巢成熟型畸胎瘤合并交界性黏液性肿瘤”。考虑到患者强烈生育意愿,多学科团队会诊后决定可暂时不进行全面分期手术,密切随访,并建议小琴在完成生育后再评估是否补充后续治疗。
王世宣提醒,卵巢畸胎瘤多见于年轻女性,早期常无症状,一旦出现腹围短期增大、腹胀、月经改变,应首选超声或增强CT,必要时行MRI检查。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正规医院可通过精准评估实现“切瘤保巢”,切勿因盲目保守治疗错失最佳手术时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通讯员李韵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