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25日,酷热高温下,位于武汉光谷的中建壹品汉韵公馆项目施工正酣,转动的塔吊驾驶舱内却空无一人。
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介绍,依托塔机远程驾驶智能集控系统,塔吊司机坐在空调房里远程操控,精准投放建筑材料,不用爬上爬下、不再日晒雨淋。这一场景引来数百万网友关注:“塔吊工的福音”“安全又高效”……
塔机智能集控系统
这是国内建筑行业“排头兵”中建三局积极发展智能建造,推动建造方式、管理模式、产业生态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中建三局总部所在地——武汉中建光谷之星
智造“神器”持续出圈
在黄冈紫云山抽水蓄能项目,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承建的下水库泄洪孔竖井正在施工,现场最大的“显眼包”,是能在58米地下“生长”的智能造井机。
项目技术负责人陈欣的电脑里,有一张传统竖井衬砌平台的照片,施工现场繁杂、无序。“大家都照搬以前的做法,而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能不能改进一下?”首次涉足抽水蓄能项目的中建三局,一出手就让人耳目一新。造井机实现多工序同步施工,节约人力投入约两成、工期约三成。
造井机的创意来自于造楼机。上世纪80年代建设深圳国贸大厦时,中建三局在国内首次采用滑模施工技术,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2007年,中建三局在参建高441米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时,全球首创“空中造楼机”,给工程建设配上了“生产流水线”。
此后,造楼机不断拓展应用场景,造塔机、筒仓机等新装备陆续面世。
“智能装备离不开数字驱动,关键要打通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孤岛’。”中建三局相关研发人员介绍,2015年,中建三局升级科技创新战略,先后组建中国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5个研究院,配备近300名专职研发人员,开展有组织科研,用数据贯穿智能建造全链条:设计师打开“云锦”设计平台,在云端实现数据协同,形成数字模型;智能工厂收到数字模型生成的生产任务,自动化生产构件;毫米级精度的构件被运输到施工现场,工业化造楼机秒变装配车间;房子竣工后,数字模型一起交付,为后期运维提供支撑。
普通工人也能看懂BIM
设备推陈出新,工人也要与时俱进。
中建三局汉南PC构件厂的叠合板智能产线,32岁的班组长苏伟站按下启动键,智能清扫机完成模台铲渣吸尘,喷涂机器人自动涂油,划线机器人通过激光扫描完成预埋件定位……整个流程实现无人化。
相隔70公里,中建壹品汉韵公馆一号楼施工平台,54岁的苏山轻点遥控器,操纵智能布料机自动走位、精准打料。
苏伟和苏山都是农民工。苏伟做过9年装模工,苏山做过8年砼工,都要下苦力,很辛苦。
今年年初,新一代装配式造楼机在汉韵公馆项目投用。苏山参加培训,学习操作造楼机上的智能布料机,包括在电脑上核对线路规划、看电子图纸复核成品质量……“比读书还累,但学会以后,比以前轻松多了。”
智能布料机拆卸、维修不易。所以,苏山特别注意堵管问题。他根据多年经验,又四处查资料,总结出适用于智能布料机的混凝土配比,提醒商砼站温度高的时候稀一点,温度低时稠一点。苏山不无得意地说,投用半年,这台布料机没出一次故障。
紧跟智能建造发展步伐,越来越多的工友与时俱进。中建三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每年向社会输送近千名智能建造产业工人。去年,学校开设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班组长、测量员等3门核心课程,很受欢迎。“几年前,BIM还是尖板眼;如今,很多工人都能看懂数字模型,在施工中少走很多弯路。”中建三局科创公司产业工人管理部熊都说。
2023年从该校毕业的苏伟说:“学到新本领,收入高了不少,而且更有尊严、更有奔头了。”
生态圈“带你飞”
同一时间,在国内智能建造领域首个专业孵化器——鄂州葛店中建云谷,武汉有光智行公司正在为中建三局某项目量身定制一款软件。
今年42岁的龚吉早先做光纤、通讯,2023年创办有光智行,当年营业额400万元。当时,他是中建三局的“乙方”,“他们采购,我们供货”。2024年12月,中建云谷开园,有光智行成为第二家入驻企业,开始深度嵌入中建三局的智能建造生态圈。
“项目提需求,我们做研发,这种合作有的放矢。”龚吉介绍,有光智行和中建三局共同研发的两项产品即将落地应用,公司今年的营业额预计将超过1000万元。
目前,中建云谷已入驻18家企业。运营负责人刘翔介绍,园区和企业“双向奔赴”,“既是创新联合体,也是产业和利益共同体。”
今年5月,中建三局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发布国内首个建筑业开放创新平台C-TOP,汇聚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位专家,发布多个“揭榜挂帅”课题,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研发,让科研成果赋能产业升级。
去年,首届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吸引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家展商参会,现场签约总额超40亿元。今年10月,第二届展会将在武汉开幕,预计展商将突破200家。中物智建(武汉)科技公司技术总监石波第一时间报名:“去年智博会,我们与华中科技大学达成合作;今年在家门口举办,期待有更多收获。”
“既要构建智能建造新范式,更要共建智能建造新生态。”今年是中建三局成立60周年,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湖北智能建造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全局将弘扬“敢为天下先”的企业精神,协同产学研用各方、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创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