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开栏语
巍巍大别山,红旗漫卷处。
放眼黄冈,走在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道路上,村干部队伍以党旗领航奋力作为,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雁”、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湖北日报推出《党旗领航·大别山头雁风采》专栏,将镜头和笔触对准大别山深处的这些优秀代表,连续推出一批乡村振兴先进支部、优秀支书,讲述他们强党建、兴产业、抓治理、惠民生的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展现新时代大别山头雁的风采与担当。
“菱”辟蹊径闯富路 “水荡子”变“钱袋子”
浠水县天井湖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观察
芒种时节,浠水县散花镇天井湖湖面波光潋滟,茂密的菱叶随风起伏,如碧波荡漾。一面鲜红的党旗高扬其间,与初绽的橙红菱花相映生辉。这片生机勃勃的千亩“菱海”,曾是村民无奈的“水荡子”。十年间,在村党组织坚强引领下,天井湖村创新整合“人才链、产业链、治理链”,不仅让“水荡子”跃升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更以“党建红”点燃“产业绿”,书写出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人才回引,一纸初心激活“一湖春水”
2012年冬,一份带着体温、略显褶皱的入党申请书,摆在天井湖村党支部会议室。“这个娃心里装着家乡。”支委们心头一热。面对返乡青年张剑雄的赤子之心,党支部将其纳入“头雁育苗”计划,安排老党员“一对一”帮带,引导其参与矛盾纠纷调解、防汛抗旱等村务实践。
“我们要培育真正能带群众挖‘穷根’的骨干!”2014年村“两委”换届,老支书力排众议,争取镇党委支持,破格吸纳张剑雄担任治保主任。此后三年,支部通过“信访调解跟班学”“产业调研带着走”“项目攻坚领着干”,将其培养成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2017年底,张剑雄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2021年底,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3年底,当选合并村党总支书记、筹委会主任。
伴随而来的是村庄的蝶变:天井湖村一步步摆脱贫困,迈向县级、市级先进。这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票与村庄的巨变,正是党支部人才战略最闪亮的勋章。
支部引领,一片菱角掀起“产业春潮”
2016年秋分,一场决定村庄命运的产业破局会在村党支部召开。墙上的数据触目惊心:散户菱角亩产仅800斤,收购价低至1.2元/斤。
“小打小闹没出路,必须产业化!”支部果断决议,创新构建“政府+高校+支部+合作社+农户”五方协同模式。张剑雄等支委带头入股,成立农湖菱角合作社。支部高效协调,600亩湖面迅速流转,并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协议,迎来严守雷教授团队驻点研发。
“菱角要翻身,就得吃干榨净!”2018年,在支部全力支持下,张剑雄牵头成立湖北天井湖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村集体出资入股。支部将闲置村屋改造为扶贫车间,用于菱角初加工。依托高校科研力量,菱角精深加工产品从实验室走向车间。如今,8000平方米的基地内生产线轰鸣,即食菱角、菱角粉丝、菱角酒、菱角代餐粉等7大系列产品琳琅满目,废弃菱角壳也制成天然染发膏,实现“变废为宝”。
支部创新推出“菱—菱—鱼”种养模式,菱角种植水面扩至近6000亩,种植户实现增产、增智、增收。同时,支部运用新媒体营销,培育本土“新农人”主播近10人,让天井湖菱角畅销全国,年产值达5000万元,带动附近9个村千余户增收,吸引3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8.4万元。
凉亭夜话,一曲乡音奏响“和美乐章”
2023年,省级和美乡村项目落户天井湖。如何建?建什么?村“两委”通过院子会、群众夜话等形式,广纳民意,形成建设清单。村民达成“凸显菱角特色、打造和美菱乡”共识,积极投工投劳、让地让利。看到党群共建、人人参与带来的变化,六、七组群众又自发筹资30万元改造塆组。
塆组理事会、志愿服务队、舞蹈队等群众组织纷纷成立。志愿服务队定期关心留守老人儿童、开展卫生清扫;舞蹈队活跃乡村夜晚。村“两委”利用闲置农房打造“乡村盒子”塆组微阵地,成为议事、阅读、休闲港湾。建成儿童户外“红星拓展基地”、小篮球场、休闲凉亭、石桌凳等设施,丰富村民生活。
“菱角能在全国闯出名堂,全靠党组织搭的好台子。”张剑雄的肺腑之言道出天井湖巨变的核心密码。支部活动室墙上的“三会一课”记录簿,清晰记载着产业发展的每个关键节点:2016年4月支部会决定发展合作社,2018年7月支委会研究深加工方案,2019年3月党小组会讨论电商策略……泛黄的纸页,见证了天井湖村菱角田的蓬勃生长和村民存折上跳动的“幸福数字”。
浠水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表示,天井湖村的实践表明,选优配强“头雁”是乡村发展的关键,能人回归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下一步,浠水县将持续加大从在外返乡创业人员中选拔培育村党组织书记力度,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谢宇凡 黄赫 左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