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开栏语
巍巍大别山,红旗漫卷处。
放眼黄冈,走在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道路上,村干部队伍以党旗领航奋力作为,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雁”、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湖北日报推出《党旗领航·大别山头雁风采》专栏,将镜头和笔触对准大别山深处的这些优秀代表,连续推出一批乡村振兴先进支部、优秀支书,讲述他们强党建、兴产业、抓治理、惠民生的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展现新时代大别山头雁的风采与担当。
请回能人,“厌人湾”蝶变“燕儿谷”
深夜两点,大别山深处的燕窝湾村万籁俱寂,唯有一处灯火通明——燕儿谷电商助农直播基地,这里刚结束一场直播,80多款生鲜农产品通过镜头飞向全国餐桌。
谁能想到,15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村级负债近百万元,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田地荒芜,环境脏乱差,青壮年纷纷逃离,被当地人无奈称为“厌人湾”。
从“厌人湾”到“燕儿谷”,改变从何而来?
能人回乡——
千亩特色花园扮美燕窝湾
2011年,在黄冈市委“一派两聘”政策号召下,在外创业有成的徐志新毅然返乡,担任燕窝湾村第一书记。
面对“两山夹一沟,十种九难收”的贫瘠环境,他力排发展化工产业的短视建议,提出打造“武汉后花园”的生态发展路径,探索创立湖北省首个村企联建市场主体——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联合党建、联合规划、联合决策、联合投资、联合办公、联合环保、联合双创的“七联合”村企联建之路,开启绿色革命:关停采石场和养殖场,拆除120余间猪圈旱厕,坡地退耕还林1200亩,种植苗木200余万株,建成茶梅园、玉兰园等千亩特色花园,森林覆盖率从67%跃升至90.2%。
昔日尘土飞扬的山沟,蜕变为村在景中、景在村里的诗意田园,为后续产业融合筑牢根基。
直播赋能——
小屏幕打通城乡大市场
2020年疫情期间,乡村旅游陷入停滞,农产品严重滞销。燕窝湾村抓住数字经济的风口:27天极速建成400平方米电商助农直播基地,打造“基地+主播+供应链”模式。
第一书记徐志新化身“谷哥”讲述农产品故事:板栗是童年的奢侈品,红安苕承载的革命精神,蕲艾传承李时珍文化等,收获了流量,拓展了销量和业态,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商品种类从7种扩展至100余种。
“谷哥”直播带货
为破解物流瓶颈,燕窝湾村联合顺丰快递,建成湖北首个顺丰“快递进村”合作点,农产品物流成本直降30%以上。如今每天3-4车货物运出大山,累计发件1500万单,支撑产值超6亿元。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电商事业的快速发展,燕儿谷电商直播基地、谷哥甄选农产品基地示范园、燕儿谷乡村云集市相继成立,为深山里的优质农产品打开一条“走出去”的新路。
三产融合——
乡愁文化激活美丽经济
燕窝湾以“农旅文养教”融合开辟增收新维度——
一产提质:发展羊肚菌、小香薯、大别山黄牛和黑山羊等特色种养;
二产创新:燕儿谷创办湖北省首个乡村工匠学校,集结“九佬十八匠”,开发竹编、陶艺等非遗体验,油面匠人范先云日增收200元;
三产增效:推出打糍粑、柴火灶等乡愁体验项目,最高年份接待游客38万人次,旅游收入7000万元。
燕窝湾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森林乡村、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北省旅游名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康养服务和乡村电商成为支柱产业。
全民共享——
燕归巢筑就共富家园
随着产业勃兴,“燕儿归巢”成为新风景:常住人口从不足400人增至近千人,翻了一番多,31岁大学生黄晶当选村支书,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53岁的罗巧云结束漂泊生涯,做打包员年入4万余元,将“脱贫示范户”奖状挂上客厅。
昔日挑着扁担送山货的村民,如今看着快递车满载发往全国,“羊肚菌爷爷”、“甲鱼爷爷”、“李菜红”“一哥谷酒”,村上无“闲人”,集体变“网红”,全村上下形成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和睦。十多年间,燕窝湾村人均收入增长二十倍,突破2.5万元。
燕窝湾的蜕变印证:当绿水青山拥抱数字浪潮,当能人智慧激活乡土资源,最贫瘠的土地也能绽放共富之花——那只曾飞离大别山的燕子,终将衔着春天的种子归来。(南海 张宜龙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