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近日,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长江职业学院团委“星火圆梦”大学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驻足于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前,轻声唱起这首传唱百年的红安民谣。
自2021年起,这支由校团委组织,指导老师郑雪景、黄静宜带领的实践队,连续五年重走红安红军路,在“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红色热土上,以青春脚步丈量信仰,用实践行动诠释担当。
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队员们抚摸着“黄麻起义”纪念碑上斑驳的弹痕,聆听讲解员讲述1927年那场震撼大别山的起义:“当时全县14万儿女参军,2.2万余人牺牲,平均每户牺牲1人……”
在七里坪镇长胜街,队员们踏着青石板路,探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队员李慧莹在实践报告中写道:“站在这里,我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读懂了‘信念’二字的千钧重量。”
守护烈士墓的“红色守墓人”,感动着大学生。“姜爷爷,您为什么能坚持守墓65年?”今年7月初,在红安县光荣院,队员们围坐在姜能山老人身旁,这位87的老人,轻声说道:“国民党把我的父亲杀害,我出生时就没有看到父亲,一次我在祭扫父亲的墓地时,看到埋葬在墓园中一些红军烈士,大多20岁左右就牺牲了,心里就想‘你们没有后人,我就来做你们的后人’。”自此,他便义务守护七里坪镇熊家咀村的73座红军烈士墓。他指着墓园中14棵参天柏树说:“这些树是我20岁时种的,就像烈士们的精神,永远扎根在这片土地。”
实践队还开展“星星点灯”助教活动,队员们教孩子们唱红歌、讲红军故事,让红色基因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队员陈菓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红安精神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五年来,学生们在红安这所天然红色学府里学习、记录、传播。“星火圆梦”队累计走访红色遗址40余处,拍摄实践视频12部。
“红安之行,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黄静宜感慨,“当00后、05后大学生与革命先辈跨越时空对话,他们读懂了信仰的力量,也明确了肩上的责任。”如今,越来越多长职学子申请加入实践队。
长江职业学院团委书记韩永平说:“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信仰,用行动诠释担当。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他们不仅读懂了党史的厚重,更找到了青春的坐标——以信仰为帆,以实干为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破浪前行。”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张俊 毛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