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学子们,走进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斯家场镇姜家岭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红桑榆”支教行动。
姜家岭村的“博士传奇”早已远近闻名。这个仅282户人家的山村,近20年来走出了13位博士、38名硕士和231名大学生。“晴耕雨读、诗书传家”的祖训浸润民心,“不比做屋,只比读书”的信念代代相传,让“知识改变命运”从朴素愿景化为生动实践。从田垄间的草帽到实验室的白大褂,从油灯下的苦读到学术殿堂的深耕,姜家岭的博士们用奋斗证明:乡野间的梦想,能借着书香飞向远方。而这份对教育的执着,正是湖二师学子三年来坚守于此的初心。
立足姜家岭村重教兴学的深厚底蕴,本次“红桑榆”行动依托化生学院“青科计划”品牌优势,充分发挥生物化学专业特色,精心打造“七彩假期”实践项目。服务队通过构建“兴趣培养”“思政课堂”“科普课程”三大“学堂+”板块,开设思想引领、学科辅导、心理健康、文化艺术、体育劳动等N类课程,为留守儿童筑牢“学、玩、成长”三位一体的假期成长阵地,让科学的种子与梦想的微光在课堂中同步萌发。
“这是我第二年到姜家岭了,村里‘只比读书’的劲儿特别打动人。”连续两年参与支教的湖北二师学子夏沁怡深有感触,“去年教孩子们做科学实验时,有个孩子说想当科学家,今年再见到他,眼睛里的光更亮了。看着他们围着实验器材追问的样子,就知道自己来对了——想陪着他们,让梦想跟着书香再远一点。”
如今,姜家岭村与湖二师的“红桑榆”行动深度交融。从最初的短期支教,到建立“留守儿童科学角”,形成“高校+村社+博士资源”的长效帮扶机制,实践团队用三年坚守,让书香在乡野间持续浸润。
正如姜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梅启新所说:“这些娃娃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更是让姜家岭村的火种代代传下去的信心。”
据悉,本次“红桑榆”支教活动将持续至8月初。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 徐欣怡 李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