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清晨的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薄雾如纱,缠绕在海拔200米到2000米的片片茶园。
在五峰4万亩老茶园中,古茶树优质资源多达1万余亩,其中多为树龄上百年甚至近千年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群落和茶树王。现存最大的茶树王位于采花乡黄家台村,树龄1000多年、树高5米,属于省级保护树种。
云雾萦绕的五峰 黄春梅 摄
2022年,以采花乡楠木桥村200多年古树茶制作的五峰绿茶,经中国茶叶学会研究所审评:汤色清澈碧绿,柠檬香馥郁持久,滋味清鲜甘醇。
“这只是五峰古树茶的显著特征之一。”五峰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张书芹介绍,五峰古树茶的水浸出物达到50%,氨基酸含量高达7%,茶多酚含量高达34%,给人带来强烈的回甘和持久的喉韵。
“古茶树根系能深入地下10多米甚至20米,吸收深层矿物质的馈赠。”在五峰茶叶科技小院,该县茶叶发展中心主任刘成栋指着显微镜下的叶片横截面,“这些蜡质层比新茶树叶片厚两倍,这是它们抵御岁月风霜的铠甲。”
历经风雨的古茶村落楠木桥 彭天华 摄
暮春时节的清早,采花乡楠木桥村。村党支部书记马学才手提一壶浓茶,踩着露水,沿着山路走向一片苍翠的古茶林,指导茶农采摘古树茶,这是他的日常。
由楠木桥村直接提供原料,采花茶业公司打造的“经典五星”“采花碧玺”“采花香印”三款产品,上市四年销售额已突破600万元。“鲜叶收购价从一斤几十元变成一百多元。”马学才说。
在五峰镇楠木河村,全村超过120年树龄的古茶树有6000多株。近年来,村里保护、建设、利用古茶树基地,引进归和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红茶一等品可以卖到3000元一斤。村民郑万喜高兴地说:“真没想到荒了几十年的老茶园,突然变成了宝。”
在五峰全境,采花台村、水浕司村、茶园村、黄家台村等9个古茶村落对古茶树的保护利用已全面推进。走进这些村落,可见每一棵古茶树都被编号并贴上了二维码。“这些二维码就相当于古茶树的‘身份证’。”刘成栋介绍。
俄罗斯学者考察五峰古茶道、古茶树 柳庆阳 摄
宜红茶加工工业遗址,古茶道上的汉阳桥、好汉坡……行走五峰山河大地,宛如一位位老者诉说着宜红茶的过往故事。《五峰县志》记载,“鼎盛时,茶工万计,骡马千匹,木船百只。街市热闹,通宵达旦……”
2016年以来,五峰积极配合开展境内万里茶道的普查、认定、保护、申报工作。万里茶道申遗沿线省(区)座谈会、万里茶道自驾游集结赛、宜红茶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陆续在五峰举办。
“古茶资源弥足珍贵。”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谭志军表示,目前该县正全力摸清古茶树资源家底,扎实推动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着力打响五峰“古树茶”品牌IP,奋力推进“云上五峰,茶香天下”。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王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