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五五”规划教材暨中国医学教育教学案例库/案例版数字教材《内科学神经内科》编写启动会在武汉举行。本次会议由教材第一主编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牵头承办,来自全国33所顶尖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专家、学者及人民卫生出版社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医学教材的创新路径,助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医学教育不应止步于标准答案的记忆,而应聚焦真实医疗场景中的挑战。”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内科学神经内科》教材主编唐洲平表示,尽管我国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上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神经系统疾病负担逐年加重、基层医院微创技术普及不足、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挑战。本次教材编写将创新性突出案例建设,以与时俱进的真实临床案例为核心,通过“病例驱动、问题导向”的创新教学模式,重构医学教育逻辑——将碎片化知识转化为动态诊疗思维链条,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向“临床决策主导者”转变,培养能解决复杂问题、引领学科创新的战略型人才。
针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中国系列”原创教材要求,唐洲平提出四项核心策略:一是深耕本土实践,聚焦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中国特色的疾病谱、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二是融合前沿成果,纳入中国学者在脑血管病、神经系统遗传病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凸显中国学者原创贡献;三是创新呈现形式,通过视频诊疗实录、三维解剖图谱、交互式思维导图等数字化工具,还原多学科协作的临床决策场景;四是强化价值引领,通过案例传递医患沟通与伦理思考,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本次会议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张乐、同济大学教授郑加麟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黄立安分别主持。会议期间,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副总经理董良广详细阐述了案例版数字教材建设的战略意义,人民卫生出版社责任编辑尹雅静介绍了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
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案例筛选标准、数字化资源设计、临床思维训练路径等展开热烈讨论。专家一致认为,该教材的编写将为中国医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范本,并为全球医学教育贡献融合本土实践与科技前沿的“中国方案”。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谢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