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湖北石首:江豚跃浪天鹅洲 长江生态展新颜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湖北石首:江豚跃浪天鹅洲 长江生态展新颜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4-26 14:49

  中新网湖北石首4月26日电 题:湖北石首:江豚跃浪天鹅洲 长江生态展新颜

  作者 吴淘淘

  近日,走进位于湖北石首的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蜿蜒的长江故道碧波荡漾,鸟儿翩飞。一头圆头圆脑的长江江豚跃出水面,划出一道银色的弧线,不远处,成群的鱼儿穿梭于摇曳的水草间,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

  作为我国实施首个小型鲸类迁地保护的保护区,天鹅洲地处长江“九曲回肠”的荆江段,由长江自然裁弯形成的天鹅洲故道与长江干流共同构成。独特的牛轭湖地貌与丰沛的水资源,使其成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诺亚方舟”。江豚种群数量从最初迁入的5头发展到101头,其间向外输出51头,保持了每年10%的增长率,目前种群数量达76头左右,成为全球小型鲸类迁地保护的成功范例。

  图为保护区饲养员丁泽良正在喂养长江江豚。 吴淘淘 摄

  “每天巡护时看到江豚探头换气,就像看到自家孩子一样亲切。”保护区饲养员丁泽良一边喂食江豚一边介绍道。除了每天记录江豚的进食、行为和健康状况,为它们准备新鲜的饵料鱼,饲养员还要时刻关注水温,确保饲养网箱内的温度时刻保持在20℃左右。从事饲养工作15年来,丁泽良记下200余万字的饲养日志。2020年,经他野化训练的“贝贝”成功放归自然,成为国内首例人工繁育江豚野化个体。

  在保护区指挥中心,江豚智能监测平台正实时监控水面动态。高清摄像头、无人机与水下声呐构成“天眼地网”,一旦发现异常,巡护员可迅速定位处置。这套系统不仅缓解了人力压力,还通过声影像技术全天候追踪江豚活动,为科研提供精准数据。

  “我们正谋划新一轮江豚野化放归,并探索生态旅游。”据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蔡家奇介绍,近年来,保护区打造了“长江江豚苑”景区,自2023年运营以来,接待游客数量从1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的3万人次。成功举办第六届“长江江豚保护日”主题活动,开展摄影大赛、绘画展览等系列活动,吸引超1万游客和居民参与,还增设国际豚类保护研讨环节,提升了生态保护关注度与参与度。

  图为“长江江豚苑”景区。(无人机图片) 吴淘淘 摄

  据农业农村部此前公布的数据,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已从2012年的1042头回升至1249头,其中天鹅洲保护区贡献了6.1%的种群增量。这片30公里长的长江故道,成功探索出"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生态修复"三位一体的长江生态修复模式。

  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天鹅洲保护区的故事印证着长江之变,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正如饲养员丁泽良所言:“看着江豚回家,所有的坚守都值了。”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